
我的新学校初一作文600字15篇【热】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新学校初一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新学校初一作文600字1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教学内容。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能够方便学生的生活。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虽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爱惜时间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说教法教学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今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起床的时间,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课题:是的,闹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教师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走的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的顺序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9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第二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为学生再次积累时间的感性认识。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除了用钟表表示时刻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时刻?出示用钟、机械表、电子表表示的三个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钟、机械表是用时针、分针表示时刻的,而电子表不是。
教师提问: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显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见过?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表示的。出示8时、3时让学生用二种方法写出来。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应用新知。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让学生观察什么时刻小明在做什么,然后用两种记时法写下这个时刻。再从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中抽出6时和12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有什么。
2、通过游戏,巩固新知,拓展学生思维
(1)手势游戏:老师做手势,学生根据老师做的手势猜猜是什么时刻。
(2)小品游戏:请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台做出洗脸、读书、吃饭、睡觉的动作,其他学生猜什么时刻在做什么,然后在钟面上拨出你猜的时刻,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可以。
四、全课小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目的是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我的新学校初一作文600字2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 ……此处隐藏25781个字……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操作PPT与板书教具钟表)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主动探索,并且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还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这两根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针和时针的特征。之后,我再结合课件和板书同步演示,介绍时针和分针。我会用充满童真的语言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长长的,细细的,我的名字叫分针;记住分针是又细又长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时针,记住,时针是又粗又短的”。当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很多数字时,我再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并且强调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接着,我适时的安排分辨分针和时针的练习,如:认课件中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钟表,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时针和分针。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85页主题图,通过小明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试认整时。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 的表示方法,《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7时》指导学生书空练习;在教学电子表示法时,《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圆点,记住,第一个圆点点在7的中间位置,第二个圆点,点在下面一些,然后再写两个0,读作7时》并且小结,两点后面两个0表示整时,两点前面是7就是7时。学生同步书空练习。然后,我用课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通过对7时的认、读、及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时的两种写法。《板书:7时 7:00》再通过练习,《板书:3时 5时》让学生板演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揭示课题——“认识整时”。
第三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把教科书86页第一题制成课件,通过观察把时钟和电子表有效结合
2.把教科书87页第6题练习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如: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我的新学校初一作文600字15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看钟表时间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半时的认识和三年级秒的认识的开始,掌握认识钟表和整时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引导,本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方法、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根据教材的地位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了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为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为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课前准备了教学课件、钟面模型、钟面模型零件等大量教具。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特点的环节主要采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都有些什么,逐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形成表象认知。在例题学习环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讨论出钟面上的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究认读整时的方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为了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进一步认识,设计了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
四、说流程
1、上课伊始,我就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猜谜语,为后期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通过回忆“在哪里见过钟表”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充分交流,全班汇报,了解钟面上有什么,从而形成表象,再通过动手制作钟面加深对钟面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三个时刻的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认读整时的具体方法;最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的方法,安排了学生动手拨时钟的练习。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让学生合理灵活的选择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了本课的基础练习课本86页练习的第一题连线,和提高练习课本85页的做一做,最后让学生体会接近整时的“快8时”和“10时多一点”的发散练习。层层递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4、总结评价、回顾新知,通过“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我注重系统直观的板书,及时的体现了知识点,便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梳理。
总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课前教师设计的好,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巧妙处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