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2021-09-08 01:41:51
【精华】高考作文集锦七篇

【精华】高考作文集锦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 篇1

在高考考场上,考生用于作文的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尤其是阅卷教师的速度又是那样快不是教师不负责任,而是时间紧,任务重。有统计表明,一篇作文大约在2 分钟之内阅卷教师是一定要望、闻、问、切完毕的,有的时间还会更短。同时,高考作文又几乎占据了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不言而喻。

以上原因,就决定了夺取高考作文的高分应尽可能地做到以下五个关键词。

显豁

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形式等方面,力求显豁,目的是让阅卷教师一眼就能够把你的文章看得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具体来说:

1.主旨 可以通过首括句,将文章所要传递的主要观点、见解、主张等呈现给阅卷教师,以便阅卷人不用通览全文就能够窥斑见豹,也就是说,不会占用、浪费阅卷人更多的宝贵时间,就能够对你的作文大意了然于胸。

请看北京20xx年一篇高分作文的开头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写法:仰望星空,那里有我们追求的梦想。脚踏实地,默默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选择。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开篇就紧扣题目,亮出了主题、中心。

2. 结构 可以采用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等,给阅卷人以鲜明、深刻的认知;还可以运用排比句(段)、拟人、设问等修辞,使阅卷人对你的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如 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

3.形式 可以借助题记、后记、书信体、日记体、寓言等形式;或是把每段的主旨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来,放在段首;或是把哲理句、体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得意句独立成段,这是文章的采分点,能够使阅卷人眼前一亮。

如上海20xx年一篇高分作文就是运用了这样的题记:一个国家如果不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那么它在21世纪的发展中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完整

由于考生时间分配失当,致使文章有头无尾,或是虎头蛇尾,这样,不仅字数达不到要求会扣分,更重要的是文章意思不完整,很难给阅卷人以整体感,这样的文章当然会影响分数的。

正如近代史上的文章高手林紓所说的那样: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考场作文要获高分,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做到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如一篇广东省20xx年《与你为邻》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你为邻,让我感到十分快乐。与你为邻,真的让我感到幸福。

高考作文 篇2

每年高考阅卷都会碰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好奇心”,阅卷后的感受我归纳为三个“一”:一个词语,一个电影名句,一个人物。一个一出现必错的词语:趋势(趣势) ;一个凡是议论性必出现的名句:好奇心害死一只猫,一个让阅卷老师烦透了的人物:被苹果砸中脑袋的牛顿。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阅卷结束后回 与梳理阅卷情形,我还是把它归纳为三个“一”:一个词语,一个歌名,一个人物。一个错误频率极高的 词语是“品味(品位)时尚”,一首出现率破纪录的歌是周杰伦的《双截棍》,一个让所有阅卷老师都烦透了的人物: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炮走红的小沈阳。

仅以这两年高考作文为例,还是能有不少启示,带来一些有意味的思考。

错别字是每年高考前报刊大肆渲染的一个话 题,动不动就有大幅标题“错一字扣一分”,每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也是这样强调的。姑且不论实际操作中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但是快速阅卷进程中屡屡有错别字闯入阅卷老师眼帘,或者一些十分常用的字还不断写错,老师心中马上形成这样一个印象:这个同学的语言基本功很成问题。上面提到的两组词语 就是典型的例子,“趋势”指事物发展的动向,“趋”有趋向、归向之意,现代汉语中没有“趣势”这个词。“品 味”与“品位”完全是两个词语,“品味”指仔细玩味;体会,是个动词,命题就是用这个词这个意思;而“品位”指作品所达到的水平、级别,是个名词,“品味时尚”是两个名词联在一起的一个不伦不类的短语,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用法。

如果是语言素养的欠缺导致误写,这在情理上是讲不通的,这两组词语的区别没有任何难度,只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考场写作的快速推进导致的笔误,出现一次情有可 原,但不至于一再出现,更何况是大量考生出现同样的低级错误,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非常简单,即每次作文完成后,留三四分 钟时间逐字逐句默读一遍。不可快速浏览,浏览是看不出错误的;而读的好处是,不漏不掉,不错不歪,那些错字、别字甚至别扭的句子、短语会自然跳出,在试卷交出去前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类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这是一个应试的答题习惯问题,也是一个认真踏实的态度问题,更是一个凡事力求完美的态度问题,培养这个个好习惯是许多高三考生应做而且很容易做到的。

一个名句(或一首歌)的大量涌现,表明了考生论据运用的单一。他们视野狭窄,有限的材料基本来自娱乐圈,“好奇心害死猫”是一部影片名,周杰伦则华人尽知。说实话,娱乐圈并没有多少语文因素,特别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看到的多是好玩、剌激、有趣、新鲜、 搞笑,写作时蹦出脑海的第一个材料往往是来自娱乐圈的。当相同的论据湖水般涌来时,用何永康教授常用的比方来说就是“‘超高速公路’上的集体大撞车”。

一个让阅卷老师烦透了的人物的出场也是这种情形。去年江苏是牛顿牌苹果大丰收,有意思的是, 今年广东写“常识”的作文仍出现了不少牛顿与苹果,而小沈阳的二人转红遍江苏大地。这表明考生阅读积累呈现了怵目惊心的状态:制度化生存背景的变本加厉,功利化教育的应试现状,让中学生们无暇顾及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更无暇阅读含蕴深厚的文学作品。少了沉下心的静静思索与品味,多了急功近利的浮躁与肤浅,语文课本之外最大的阅读便是那些几乎无孔不人的快餐文化、娱乐文化,读图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让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信息,材料看似多如牛毛实际却是空空如也。于是应试材料引用不是来自中学语文课本就是来自娱乐圈。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又怎样解决呢? 首先:在考场上'当你脑中蹦出第一个材料时, 千万不可就此落笔,可以在草稿纸上依照想到的先后顺序写出若干个材料进行比较、筛选。筛选的标准是突出“自我”,即最好是只有自己熟悉的。坚决舍弃大众广为知晓的电影电视中的内容;《读者》中的材料最好也不要用,因为它的发行量是惊人的,而且读者 ……此处隐藏12281个字……”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20xx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这是一篇散发着灵气、诙谐、幽默的考场佳作,选材巧妙,语言有文采。如:“‘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本来“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等词语是用来写自然、气候的:“避而远之、心向往之”是文言语句,这样反常使用增加了幽默感。

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可以是大气的,可以是轻灵的,可以是绚丽的;可以深邃的,可以是质朴的;可以是清新的,可以是犀利的;还可以是幽默的。

你看这段文字,以“猪”的口吻叙述,幽默俏皮,讽刺性强,正如一股清冽的泉水,读之,怎能不让人忍俊不禁?

语言优美点七:对称结构,富有音韵美

示例:是谁腰身佝偻,注视着拔节的小麦情人?

是谁挥镰荷锄,催熟了庄稼颗粒的饱满?

父亲,你厚重的肩胛沐浴过多少季节的麦浪,你满头的白发飘飞着多少人生的沧桑?

双脚之下,一片依依热土酝酿着汗水的芬芳。父亲,满脸笑容的麦穗可是你汗水浇灌的希望?

一声吆喝,雄浑粗犷的无谱歌谣沿着犁铧翻开的泥土撒播最初的果实,你黝黑的皮肤背负苍穹,背负骄阳。

一海碗烈酒引出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说。发黄的农历后,你伫立的背影仿佛雕塑守望麦田,守望大地丰满的粮仓。(选自20xx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季节》)

在作文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对称式的语句,会使文章具有和谐美、丰富美。大多数考生作文语言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够“丰富”,只有皮骨,没有血肉。上面的文段所写内容若不讲对称,就会显得干瘪枯瘦,食之无味。该文段句句相对,血肉丰满,读之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语言优美点八:描写充满雕塑感(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示例: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选自20xx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写作记叙文,语言表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描写上,描写重在精雕细刻,要精雕细刻则需在用词上追求“雕塑感”。动词、形容词要精心选用,力求一字传神,一语神出,如石雕一般镌刻在读者心中。

上面的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阅卷老师面对如此雕塑般的语言怎能不于心中暗自赞叹?

招式点击:

招式一:勤于积累

要练就语言优美的基本功,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最基本的多积累好词佳句。每天可从阅读的文章中精心挑选一些动词、形容词、成语、诗文名句,以及积累几个疑问句、感叹句、比喻句、排比句等。如果能一直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下笔如泉涌。

招式二:多加仿写

除了勤于积累外,还可以从练习仿写入手。可以仿写一个段落,或描写人物,或引用诗文,或展现鲜明的个性。仿写的语句应从高考满分作文中选择。记住,仿写并非机械照搬,还应注意加以改进创新。

招式三:探求规律

写作是有规律的,语言运用也不例外,要经常揣摩成功作文的语言特点,总结出可供借鉴的规律来。比如,对于如何写好排比句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大量满分作文的总结得出如下方法:

1.连续设问。这种方法结合了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通过连续的设问形成排比结构,在一次次的问答中,层层深入,加强文意。

2.巧设博喻。这种方法结合了博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针对同一物,连续设喻,以求穷形尽相,生动活泼。

3.连续假设。这种方法一般是将假设和排比结合到一起,同时在假设中往往又有对比的成分。

4.变换时空。这种方法较好掌握,是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从多方面阐述话题,使之丰富多彩。时间变换,如“清晨、中午、傍晚”“春、夏、秋、冬”;空间变换如“平原、高原、丘陵”“江河、湖泊、海洋”“森林、草原、沼泽”“大地、天空、宇宙”等等。

高考作文 篇7

时间在笔尖上悄悄滑过,在奔走中匆匆流淌。昨天已成为过眼烟云。今天还在继续,明天是否能更加精彩?

面对高考的来临,不由得便想到四年后的我也将踏上那个如战场一般的考场,只是四年后尚远,尚能云淡风轻地看待,可这时光总是随着流水匆匆离去,在短暂的时光,对高考更多的是一份期许。

想着那些高三的莘莘学子们,面对高考这一场备战了三年的战役,心中该是怎样的心情?是胸有成竹还是忐忑不安?我无从得知。却在这个气氛下有了自己的一份思索。怀想着若是四年后的自己,该怎样面对这场考试,也叹青春易逝,每一届的高考一过,便也意味着又一代学子们的青春,算是差不多结束了。

世事之乐不在于实现而在于希望,犹如风景之美不在于其中而在于其外。风华正茂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之路,梦的越多,付出的也应该越多。

每届高考都有传奇人物,“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她现时的明媚,然而,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我们应懂得,传奇的光辉就如最美的玫瑰,不是开在眼前,而是盛放在心里,融化了一切的苦难和风霜,唯留下希望的芬芳。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新的一天再次启航,黎明的第一缕光辉升起,照亮的是你,我,他。

高三的那些学子们,踏上了最后的征途。十二年的奋勇,终至今日决战。“雨为枪,风为缨,直上琼霄,天阙破天兵。一腔豪气化甲衣,疾书奋笔,决战六月七!踏九天,临九地,上下求索,剑指白云西。孤灯挑尽不肯息,妄学凿壁,不负友人期。”走吧,去吧,用过去的努力换取明日的荣光,书写绚丽的篇章。

时光荏苒,过去的都将会过去。

漫漫长路,且行且珍惜。只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初心。

我们终将踏上那个战场,那个名为高考的战场,翻过一页走向新的篇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间在悄悄流走,我们要在有限的时光里书写无限的人生。

昨日已不必留恋,一路走来,已历经太多艰辛,可以放慢脚步,但不能轻言放弃。做好今天的自己,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尽管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会很后悔。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握当下,让明天发挥更好。

用勤奋的汗水去播种,等到风住尘香花尽时,便可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明,花好月圆。

也衷心祝愿正在考场上疾书奋笔的考生们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喝彩!让青春,不留遗憾!

《【精华】高考作文集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