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2022-03-14 07:31:05
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精选8篇)

篇一: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纪泽锋

《大学》呈现了四个人物在2018至2020年间所经历的重要人生转折。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考生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的考入心仪学府;水利系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入职天文系,带回一个“仰望星空”的大胆尝试;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83岁时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看完此片,我感触颇深。

首先,在我心中深深地树立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中国需要我们!需要我们这些心怀大志的青年们,需要我们这些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的人,需要我们这些拥有勤劳美德的人。我们应志向恢宏,报效祖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首先需要提升自我,作为高三学生,应紧跟老师步伐,不急不躁,不快不慢,稳中求进。其次,应按时完成当天任务不拖沓,当天事当天结,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纠错是进步的直接途径,是提升自己的最快途径,是找到自己错误的最佳方式。“生命不息,跋涉不止!”学习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篇二: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王丽欢

“我想去基层服务,造福一方百姓。”这是宋云天的信念。从河南辛辛苦苦考到北京,读书生涯里的他大概也带有对大城市的向往吧,可当身处清华,面临决择,他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父母,家人,女友都不大支持,常年做村支书的奶奶告诉他:“要做了,你就是根针,上面都是线,每条线都得从你这针眼里过。”但宋云天说,他会努力,因为他想造福一方百姓,即使这不被人理解,甚至误解。

老院士钱易走的很慢,但每一步都极其坚定。她拿着印有“清华大学”手提包,往前走去的身影令人难以忘怀。在记录她的这一章节里,我看到了许多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的人,即使古稀、耄耋之年,仍站在三尺讲台,专注研究,不忘初心,他们终会得始终。当“人文清华”节目组刚开始找她录制的时候,她说有很多人都比她年长,比她做得好,她没什么成就。这大概就是老一辈人的谦逊吧。

就是电影里提到的这些例如宋云天、蔡峥、严韫州,钱易等人,他们用坚守诠释了什么叫人生价值,什么是中国脊梁。他们是一束光,提醒我们,要一直走下去,前方总有人在等着我们。

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谓大学。如今,高三这两个字已深深刻在我们心里,我们身为高三人,满腔热情,怀着对理想大学的向往,前进。

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篇三: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梁家彬

昨晚学部组织各班观看纪录片《大学》。影片分别展示了大一新生严韫洲、工程院院士钱易、留学海外归国执教的蔡峥以及即将毕业的博士宋云天。四个人看似毫无交集,却蕴含着影片内在逻辑。

他们都经历了人生的选择,严韫洲选择学校还是专业,宋云天是留校还是下基层,钱易先生是荣休还是继续教书育人。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宋云天的故事,2019年毕业季,身为水利系博士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导师希望他留下,家人希望他留校,而他自己内心想要走基层的想法,却未有丝毫消减,他的奶奶是一个十多年的老村支书,也劝孙子不要回老家。“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线线,都要从这根针里穿来穿去,太难了”,简单一句话概括了奶奶大半个人生,最后总结一句“太难了”,也更是奶奶对于孙子的肺腑之言。

终于到了最终选择的时候,在那一个时刻,其他人都显得那样无力,人生的航向四面八方,自己的路只有自己来选,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来操盘,深夜的教室里宋云天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坚守理想。这一片段打动了我,做出决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更何况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决定。或许留下可以使他获得名与利,亦或是更高的收入,但他却为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而执着。

四个人的故事并没有多么的轰轰烈烈,家喻户晓,而是踏踏实实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清华人的担当,作为秦汉学子的我们,要将这种清华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努力学习,让我们也成为像他们一样建设祖国的一枚普通的钉子。

篇四: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吴卓越

这周六,学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大学》。电影开头应届考生严韫洲,顺利通过了清华领军计划的考核,母亲的兴奋与感动溢于言表。我们还有100多天也要面临高考,我们更要努力拼搏,高考是通往理想的彼岸,凭借自己优秀的成绩最终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

宋云天,他在择业中奉献了璀璨青春,放弃留校任职的机会选择下基层,将造福一方百姓作为人生梦想。

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说:“中国一定要有人做!”他为了建设光谱望远镜几度碰壁,面对质疑与轻蔑,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愈挫愈勇,用坚韧与创造书写传奇,用坚持不懈与专业素养博取国际天文界的信任,最终获得了成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钱易教授身处耄耋之年仍奔走在教学一线,九十分钟的课程全程站立,这份坚守与付出令人动容。她不被潮流裹挟,顶着外界的压力坚持初心,用奉献为青春附上最靓丽的底色。“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博大胸襟,甘愿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精神,使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励着我们矢志前行。纵使在环保领域中颇有建树,她仍怀着一颗谦逊之心,以踏实与勤恳著称。荣休之后,她依旧坚持工作,散发着光和热……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奔跑,心存热爱便能抵达远方。

作为新时代的接力人,我们奋斗不止,责无旁贷。观看影片,感触良多,未来遥不可知,梦想有迹可循。

篇五: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任许宽

当我看《大学》这一部纪录片的时候,有一位本硕博均在清华接受教育的儒雅小哥,起初,我并没有发现他和纪录片前几位主角一样,在高大上的地方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他所面临的是毕业之后的选择。一个是清华本校的讲师留校,留在北京后也可以享受小孩上学等诸多教职工福利,但他却更青睐于河南省选调,去基层做工作服务于老百姓。他的奶奶代表了长辈亲属委婉的反对他回农村,他的女朋友也不支持,网上还会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想镀金以获得政治资源为以后铺路,他说:“这么说会令本身还有点理想想做一点事情的人很伤心。”他回到农村老家,面对着奶奶、父母、叔叔婶婶、弟弟妹妹,举起酒杯,操着已然有点生疏的河南话坦言:“我们这一代人都要面临着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原来长辈们都把我们当成小孩,其实我们也不小了,已经长大了,虽然能看出俺这个大家庭俺爸妈俺奶都不支持俺这个选择,但是大家还是很包容,这个也非常难得吧,未来不管咋样,俺都相信,爷爷奶奶相信你们孙儿,爸妈相信,叔叔婶婶相信,弟弟妹妹也看着我呢,我肯定会好好努力,好吧?”整个发言举重若轻,让我听到后感到十分的震撼。鲁迅先生说过:“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宋云天坚持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也成为了自己的光。也许理想与热爱的的火焰就应该是愈发强烈,那才是它本该有的样子。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何处都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与舍身为国的勇气,那才是青年该有的样子。

篇六: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党乐彤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在级部的组织下,我和大家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大学》。清华人的故事先从即将进入清华大学的一名高三毕业生讲起,这对于作为高三应届生的我们有十分的启发。看到清华大学别致的录取通知书,我不禁想到自己在明年那个时分面对独属自己的通知书时该是怎样的激动,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新生冒雨野外拉练二十公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清华人做事的基础,校园里多种运动赛事也常常举办起来。现代历史学家钱穆之女钱易先生坚守清华讲台五十多载,八十多岁仍全程站立授课;毅然放弃美国留校机会,励志回国推动我国天文学学科发展的学者;在人生关键转折点选择作为选调生回到家乡基层工作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每一个清华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水木清华的校训,都在自己的道路上为祖国发光发热。

“好的学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有为人最根本的涵养。”这是纪录片一开始就告诉的大家的,而在看完这四个清华人的故事后,我更加相信这是闪烁着真理光芒的论断。在我剩下的高三生活里,我会认真学习,热爱生活,为将自己送往一个全新的、更好的学习平台做好全面的准备!

篇七: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白家琛

12月18日在学校组织的观看《大学》影片活动中,我感受颇深。这部时长一百多分钟的影片,记录了清华四人的选择与追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无论是刚入学的新生严韫洲,还是毕业博士宋云天;还是留学归来的教师蔡峥,还是一直坚守的钱易院士。

从学生到老师,一代又一代人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所大学,也同样被这所大学所影响。

“大学之大,非未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年至耄耋,即使过了退休年龄仍坚守方寸讲台。半世纪的清华教龄,一辈子的教师生涯。承受与承担,诠释着教师的精神,诠释着什么是中国脊梁。清华水利系博士生宋云天,放在哪不是香饽饽。却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农村,从基层干起,励志造福一方百姓。他决定一生的选择,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多少家人与朋友的理解?还有严韫洲,还有蔡峥。他们哪一个人的事迹,不应被他人记得,不应让他人感动?

影片结束,一幕幕离不开“清华大学”几个字眼。何人不憧憬着这所全国顶尖的高级学府?又有几人不因你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或学生,而高看你一眼?可再多想一步,清华如此响亮的名号,又何尝不是担在一位又一位清华人的肩上。“平凡却不平庸”,值得关注的有时并不是清华大学。更有那顶着“清华”荣光却仍低头无名干事的人。长河绵延,生生不息,几世留芳,而那顶着伴着璀璨荣光的珍珠,却甘愿化为水滴汇入长河的,才更值得被赞扬。

篇八: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

赵星源

看完了学校统一组织的纪录片《大学》,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在大多数普通孩子看来,清华大学仍是难以攀登的梦。

电影大致由四个部分构成,纪实的手法让我们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学的生活。

从高考前一刻到最后查成绩,片里的主人公仿佛就是明年的我们,有紧张、有失望。若想改变结局,那就要从现在做起吧。他入校后的新生军训拉练,途中奏起了清华校歌,那个旋律,让我憧憬。

第二个事例是一个留美学者,他想把现实和虚拟融合,制造出世界上从未有过的特级望远镜,以此为人类探索宇宙创造强大动力。他恢复了清华天文系。相信我们最终学习的目标,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为全人类带来进步。

第三个是一个基层选调生,他克服重重压力,最终选择去河南乡村基层工作,为一方百姓服务。我们不理解,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从高山走向谷地。可是他造福百姓,不求名利,把美丽的灵魂注入了自己的知识海。我想这应该叫做“德才兼备”,正是我们的榜样。

最后一个是一位老奶奶,钱穆先生之女,钱易。在清华教了半个多世纪的环境工程,见证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发展,为人类未来创造可能。

若问大学是什么?我想,不是名利的高阶,也不是社会地位的底气,更不应该是人生的遗憾。

那是一艘船,驶向梦想的帆。

《纪录片《大学》观后感500字(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162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