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

2021-11-04 00:07:50
唤醒作文1000字

生活中,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有时会唤醒我们的记忆、情感、良知、责任等。请以“唤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本期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考场佳作,一起唤醒心底的那份使命感。

风摇着树叶鸣奏婆娑的鼓点,银杏碧绿的枝头缠绵着,交织成一副拍打在天边的碧色海浪,堪堪掩住胡同口四四方方的天空里一丝倾泻的天光。转过巷口,鲁迅博物馆便近在眼前。我逐步走进,只见限时展览的宣传条幅贴在两侧,画像上那笑意盈盈,叉着腰俯身的焦裕禄,随着风漂泊在微风里,浸在温暖的阳光中。

一个是新文化运动里家喻户晓的思想者,这个是历史书上党的好干部,他们是那么崇高和渺远,我们学习他们,却从没想过、也不可能成为他们,因为伟人毕竟是少数,能从时代里脱颖而出,那该有多么与众不同啊!抱着一颗纯然瞻仰的心,我在蝉鸣声喧嚣的催促下踏入了大门。

冷静,犀利,一针见血。这该是鲁迅先生的代名词。毕竟他是在铁笼中第一个苏醒、大喊“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人,也是在国人醉生梦死、国家内忧外患的风雨如晦中,奔赴思想一线、针砭时弊的人。他的居所,该如他的文字一样,宽敞、肃穆、威严、带着点晦涩的古朴吧。我想。然而现实截然相反,鲁迅的小院很小,却盛满了《百草园》里能有的生机、活力与芬芳。林荫下,一颗枣树拔地而起,歪斜而慵懒地倚着大半个院子,彰显着自由和野性。树下,丁香和不知名的野草竞相开放,在沙沙作响的风里摇曳生姿。透过窗户,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从云端走下,或站在树前,或俯身嗅花,或就坐在近我咫尺的书房桌前,拿起那只改变时代的笔,著下永不过时的文章。

我心一动,似乎有什么东西即将被唤醒。

走出小院,在展馆里成片的文字里探寻焦裕禄。我方知课本上关于焦裕禄的只言片语只是冰山一角。参加解放战争、在洛阳机械制造厂进行工业建设、扎根兰考治理风沙、内涝、盐碱……军事、工业、基层、地理、气象、机械,焦裕禄做什么都全情投入、不懈钻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放异彩。我暗暗猜想:这样一位党的全能干部,必然参加过抗日的童子军吧?或许他儿时就天赋异禀,展现出过人的奉献精神和美好品质。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焦裕禄儿时早早辍学,像最平凡的劳苦大众一样,接触不到最新潮的思想,参与不了最伟大的抗战事业,在日军的枪林弹雨中运煤卖煤,小小年纪为一家老小奔波不休。

或许是太过贴近真实,我仿佛看到那个在炮火中运煤的孩子,那个冒着风雪挨家挨户送棉被的兰考书记,那个忍着肝癌剧痛执意开会的干部,疼的手肘把藤椅捅出一个大洞。

我确认,那一刻,我被唤醒了。

太久,我们把自己从时代使命中摘出去,因为“英雄会从天而降,而我们只是最普通最平凡的民众。”却不知道,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是因为与众不同,而是与众相同。民国时期,不只有鲁迅一个人奋进在唤醒民众、传播新思想的道路上,也不只有焦裕禄一个人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为他们怀揣着大众共同的目的,投身于时代共同的事业,才能揭开封建社会虚伪的假面和腐朽的皮肉,才能推动人民脱贫致富、社会繁荣富强。换言之,身处于时代巨浪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吾辈青年,应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去,不负先辈唤醒,不负韶华,做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

《唤醒作文1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