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作文1000字高中

2022-03-03 09:00:55
乡愁作文1000字高中(精选2篇)

篇一:乡愁作文1000字高中

吴潇林

每个人都有乡愁,可能相似,又或许大有不同。余光中的《乡愁》是对于祖国大陆的绵绵怀念;《月夜忆舍弟》中,杜甫的乡愁是对亲人家庭的思念;然而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则是对故乡的念想。然而我的乡愁,可能还没来,又或许这种感受,只有长大后才知道。

家,有“大家”有“小家”有“老家”,华夏历史五千余载,对于“家”的概念更是数不胜数。在我认为,“大家”是国家,在一片国土之上,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老家”是远方的家,一座城,一片乡,一个小村落,都可以说是老家,那里是父母出生的地方。“小家”是家庭,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家人围坐起来的温暖亲切感。

对于爸爸的老家,回去的次数屈指可数,上一次回去还是五岁那年,对于那里的印象只有山山水水和一座小亭子,不过现在回忆起来,那座小亭子好像就是老房子旁某个公园里的,给老人小孩歇息的地方,至于说为什么会给我留下如此深的印象,这我可能也说不清楚,可能也是一种缘分吧。爸爸的老家在贵州都匀,那里放眼望去都是山,可能有点“环滁皆山也”那种味道。都匀是个小城市,那里的人们依山傍水,每天生活的都很自在,那里应该也很适合养老生活。爷爷奶奶前段时间回老家去,每天都能看到爷爷在朋友圈分享每天的运动和都匀景色,感觉很舒服惬意。最近热点人物孟晚舟和她的爸爸任正非都是都匀人,和爸爸爷爷都是校友,我作为一个可能都匀血统不是很深的人也可以小小的骄傲一下。

妈妈的老家,相对于更熟悉些,不过每一次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妈妈说她那时候澄海还是个市,广东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福利,所以她那时候接触的很多都相较于内地很先进。现在的澄海变成了个区,澄海区,听起来等级弱了些,但大体的味道没变。那里的人一个个都很有经商头脑,有些走出去的人可以干翻大事业,留在澄海的人生活也不差,一家生很多的孩子,孩子去上学,爸妈就去经营自己的小店,老人可以和街坊们下下棋,聊聊天,也很舒服。那里的住宅楼长得都很像,高高的,看起来都有二十来层那么高,都是近几年建起来的。澄海的高楼如果不是深棕色的,那就是卡其色的,很像一个厂家设计出来的。写字楼,办公楼这种东西,我可以说基本没有,起码我这几次回去看都是寥寥无几。路边除了高层的住宅楼,还有的就是平层,那些都是店铺。那里的店铺感觉如出一辙,在那里生活的人好像就是把生活放在第一位,工作就是开店看店这种事,能列到前三位不错了。在澄海街边,长长就看到每家店门口几把躺椅,几个中年人躺在上面,说着外地人很难听懂的潮汕话,畅聊着,自在得很。相比于在高楼大厦间过着人挤人的繁忙生活,他们好像更懂得享受和热爱生活。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在未来的某一时段去过过这样的生活,应该别有一番滋味,放慢节奏,好好享受生活,吃遍澄海大街小巷所有的美食。

爸爸的老家依山,妈妈的老家傍水,然而我的――家,就是这高楼林立,繁忙的北京。如果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那里的节奏也就慢慢习惯了,有时换一个地方,反倒不适应了。

前几天看林清玄在《温一壶月光下酒》里写了一句话“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这种愁绪,我想我一个十四五岁的学生,还没法解释的清楚,可能只有在未来,体验了才知道。

篇二:乡愁作文1000字高中

肖钰涵

我在很早很早的早春,说过乡愁。吴潇林和杨昱佳都写了,我也再说说我的故乡,那山中的归宿。

李白说是生于四川,我的母亲,姥姥,我的祖祖辈辈都在那里——一个名叫青莲镇的地方上学。回家看的时候那学堂改成景点了,叫太白祠。其实前几辈就有了,专门用来供奉李白,好像宋朝就在修,只是还在那里设了学堂而已。这个太白祠有内外两层,外面是新修的,里面是原先的。你是看不出来,外面的石头亭子字碑全全的盖上了青苔,只是空旷幽静,寂寥无人。

这个太白祠倒是修得格外有情调,跨过一道屏风,映眼的便是大片的绿。两旁落落错错地种着树和灌木丛,两条小径串起后修的石碑。正中是亭子,需要走过一道道石阶,下完雨,底下还涨着水。石头是黑色的,长期受雨水的浸泡;石头缝里长满了青苔,真可谓“苔痕上阶绿”了。两侧的仕女吹笛弹琴,真无法想象她们是后修的,明明是对体态柔美臂如莲藕的姑娘,挽的发髻都好秀美呢。

入了太白祠,两侧有大大的桂花树,已经病又老去,乜乜斜斜躺在铁架上,睨着眼睛看你。我姥姥说先前可大了,也许是没人给它颂诗。进去是李白像,除了把酒望月似乎也没其他形象了,但是虔诚拜拜可以学业有成。

据说李白有个妹妹叫李月圆,李白给她修了一栋楼,她和姐妹们一起弹琴对诗,晚上洗了脂粉的水就倒到一丛竹子里,后来那竹子好像抹了一层白粉,于是那栋楼就叫粉竹楼,在江油有条街叫粉竹街。有个村子叫月元村来着,现在还在沿用,那楼和街也还在。当时就觉得古人好美,总是透着一股淡淡的浪漫。

我回去的时候正值桂花开,整个四川徜徉在桂花香中。我揉了几朵下来(不要随便摘花,而且桂花真是一揉就下来几颗)在手心里捂着,于是手就是桂花味的。我说过我第一喜欢槐花,那便是我喜欢在树上淡淡香味的小花(还可以吃)。我喜欢它们——你只消在树底下站着,嘴里就甜津津的,又想起糯糯桂花糕了。

乡愁这个话题,我以前就说过,小孩子写来感觉怪怪的,在城市生活长大的孩子,各处都是相似的,真的很难有独有的经历和记忆,自小也没离开过生活的环境,没有离开的想念,又何来愁绪呢?

再讲,很多时候乡愁的那点记忆多是来自父母或者祖父母,他们一遍遍带着娃儿回乡,一面比较着过去与现在,那些记忆和生活就那么一层层地摞在娃儿的心上,慢慢压出了痕迹,时间长了,也有了自己独有的感觉~这就是这一代孩子的乡愁和上一辈上两辈人不同的地方吧~

这样的痕迹底下并没有伤,摞上去的是一些特别美好的东西,比如桂花糕,比如赶海,比如那些悠然的小店,惬意,浪漫,美味……幸福的叠压固然是好,只是内涵上觉得欠了点韵味,但这不是说想有便有的,没有也很好,自有自在的感受~新时代的孩子没有乡愁的负担,只是新奇的感受,他们背负更少,走得会更远~自然,他们会有自己的烦恼,跟以前不一样,当他们切实离开自己生活很久的地方,到别处去,可能才会略微体会到老一辈人对故乡的感情~

我想写乡愁的这三篇,大体是因为读了余光中的《乡愁》,我上篇就说过,乡愁的这几个意象那么简单,但内里又那么不简单,当简单的物件儿能让人感受到丰富到字面盛不下的意味,并且溢开来的解释各种都恰恰合了读者的心思,那一定有时代背景的巧合,给了大家共通的共鸣点,也就是说掐住了时代的痛点,才会流传开来成为名篇~

这个时代,若是老家还在,老家人还留着几个守着老屋,这乡愁就有了落点,很多人走远之后,发现自己的乡愁已经没了落点,空空落落,待回了乡也觉得是异乡的感觉~贺知章讲:“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若是连这样笑问的儿童也没有,孤零零的陌生人站在故乡的街边,去留任意,无人在意,那样的乡愁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着不知来处不知去处……现在家庭都那么小,一家一个孩子的话,走了真正是断了~

前十来年,家里还有老人张罗着编家谱,把女儿儿媳都加进来了,说新时代了,得改改了~厚厚的一大本,看着很是繁荣的样子,但绝大多数不仅见未见过,听也未听说过,散在各地,散在各国,肯定是回不到故乡——有些像我,连老家都未去过的,我只觉得自己长大的地方是故乡,那个父亲的老家只是父亲的老家而已……这些年,老人们慢慢故去,底下的孩子们也断了音信,偶尔老人还叨两句,说谁谁谁去哪儿了,电话换了就联系不上了云云~这几年生来送往也想不起来叨叨了~

乡愁啊乡愁,几千年的乡愁,淹在时代的快节奏生活里,淹在转徙在世界上的人们心里,未来在哪里,有的很确定,有的很迷茫,有的还没有去想一想~所以写一写,暂歇一下乏困,给心一个安稳的处在,那些景的美,那些生活的回忆,那些理想的安然,一切都会被治愈的地方,就算是愁绪吧,也是为了美好而发愁,想起来是不是就是一幅美好的画面呢?

《乡愁作文1000字高中(精选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160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