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2021-09-15 23:21:21
【实用】高考作文集锦九篇

【实用】高考作文集锦九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 篇1

时常听别人哼唱,自己也时常哼唱着姜育恒的那首《再回首》,惟独对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寻,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这一句不愿认同。孤独王子唱得未免太超然了一生反复追寻,就只得出了平淡是真的结论。

平平淡淡是最真,说到底不就是自甘平庸、自甘无为吗?曾几何时,我们这些带着中学彩色梦走进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们也在高喊着:平平淡淡是最真。且有人认为只要与世无争,恬淡一生便可无忧无虑地生存,颇有要把老庄的无为思想发扬广大之势。是什么使我们丰富的校园生活渐退了缤纷的色彩呢?又是什么使我们真实的熔浆凝固,不在有来自内心深处的热血沸腾?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梦想中的象牙塔?是因为我们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带?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真的不在年轻,确实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了呢?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你,放弃世界的仍然是你。

生活得最好的人,不是寿命最长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除了你没有走进理想的大学,除了你没有把握住一次几乎成功的爱情,除了你心中那份虚荣于倨傲,你对生活究竟有多少正确的感受?生活究竟给过你多少真正的重荷于不平呢?没有!只因为在当代的中国,在我们这个文盲、半文盲数以亿计的国度里,大学生既被社会过高的期待,也过高地期待着社会,只因为我们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那种求平淡的心态,仍是不思进取的借口。于是,你曾经也想要有所作为,却不知道从何做起,跟着感觉走,在各种诱惑面前远离本真状态,被泥沙俱下的时代大潮裹挟着四处漂流。当你疲倦地走过无数个三百六十五里,你才发现留在身后的除了那份平淡,什么也没有。

高考作文 篇2

又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时候了。多年前,我曾经历过这样一次考试。十年寒窗,经过两天的痛苦煎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和铭刻终生的遗憾。

和大多数贫苦孩子一样,我们注定只有通过叩开大学之门,才能走出贫困,并带给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余生的幸福。我记得我的父亲这样告诉我:“我给予不了你们什么,但是你们遇上了一个重视知识的好时代。”父亲一生遭遇的不幸很多,有过改变命运的机遇,但都屈服在那个知识和物质同样匮乏,却无视这种匮乏事实的时代。父亲对我的期望最高,不是因为他对我们兄弟三人有所偏顾,而是我表现出的天分和个性,让他联想到年轻时的自己。在家庭出现重大困难的年代,父亲也是基于此而选择让老大辍学撑起整个家庭。他说,老三宁折不屈的个性会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中吃尽苦头,如果连自身资本都没有,他的一生也就毁了。

为了改变命运,给自己积累足够的知识资本,我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以至于整个中学时代,我的成绩始终名列全校前茅,这让我的家人尤其是父亲倍感欣慰,也成了这个家庭在人前唯一值得说道的谈资。父亲在这样的时期给我定下了人生的起步目标:中国人民大学。这是父亲梦的移植,也是父亲对我努力地肯定和给我施加的压力。

高三的第一次全市摸底检测,我以638分的高分(总分750),位列全市文科前十。这在我们这样一所普通中学,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从班主任到校长,都将我视为学校生源振兴的希望。我记得当年校长拍板,免除了我拖欠的学费,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荣誉带来的实惠,也看到了父亲久违的释怀微笑。第二天,父亲送给我一盒当时最流行的学生保健品“三勒浆”,他愉快的眼神告诉我,这是对我的一种补偿和奖励。

第二次是年级检测。我的同学们都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不论是长期地挑灯夜读,还是考前的临阵磨刀,都给他们带来了分数的增长,和缩小了与我的差距。我感到了不安,对失败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因为失败将意味着我会失去,失去父亲的信任,学校的期望和自己唯一值得炫耀的资本。起初,我不断地自我加压,拼命地做题、背书,废寝忘食,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但是我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提高,反而遇到了更多同学能够解答而自己无能为力的难题,这些让我感到痛苦和绝望。由于长期的压抑和营养不良,我在第一学期的最后一次摸底测试结束后病倒了。天公不作美,戏谑有心人。我期待一次突破性的高分能让自己心情愉快,以便自己尽快好转、省去家庭不必要的开支。而事实上我却获得了一学期来的最低分,排在了年级的五名之后。这样的晴天霹雳,让我整个春节都闷闷不乐。

当时,老大从广东打工回家过年,父亲特意下厨,做了我们平时最爱吃的猪蹄炖藕。父亲夹起一支肥硕的蹄子给老大,老大又夹给我,说,老三最辛苦,都读得病怏怏了。我看到父亲的眼神飘忽,我想那是不满和愧疚。我想哭,但不敢。

等病好了,春节过了,老大背起行包,又要南下为我积攒学费了。父亲让我送他。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我们没有什么言语,看着车外嗖嗖倒退消逝的风景,有些伤感。到了火车站,我第一次见证了老百姓求生的艰辛,小小的广场容纳了数万人,购票的队伍排了数里;有的衣衫褴褛,目光呆滞;有的扛着大包小包,携着一家老小;有的干脆席地而坐,啃起两块馒头当一天的口粮。车站为了管理,将这些人用钢制的栅栏隔成一道道,因而,就算购票窗口近在眼前,也要排上数小时。我看着老大挤进人群,矮小的身材迅速消失在人海中。我就站在远处巴望着售票口,内心焦躁不安。直到日落西山,老大从人群中冒出来,一只脚耷拉着一只皮鞋,另一只脚只剩下脏兮兮的袜子。老大乐呵呵地说,老三,买到了,马上要走了!我憋不住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老大劝我,别哭,以后你上了大学,就不会像我们这样,我也能沾你的光坐飞机了。

马上开始最后的冲刺。但是我的成绩不稳定,父亲的脸也变化不定,我的情绪就更加糟糕了。不过,好在我的班主任及时和我谈心,给我打气,她说,你是这所学校最有潜力的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足够自信。我脆弱的自信又一次回升,最后的一次摸底测试,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记得当时《语文》最后是命题作文《我有一个梦想》,我说我带上我的家人坐飞机。

世事常变,尤其是对心智不坚定地人来说,在遭遇人生拐点时,多半会因内心的脆弱和过分的自我加压而失败。我的高考最终也是这样的结局。在两天的煎熬里,我的内心惶恐不安,很多深刻脑海的记忆荡然无存。后来进了一所二流大学,怀揣着满腹的郁闷,感叹时运不济,浑浑噩噩地过了四年。毕业后,满世界地找工作,却不断地遭遇非名校不录取的尴尬。倒是在不断地失败中,逐渐变得坚强,对得失变得淡然。随后,在人生的一次次“高考”中,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我要告诉即将经历和正在经历高考的孩子:我们改变不了高考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模式,但人生不止一次“高考”,无须太注重每一次的得失。跌倒了,爬起来继续!

……此处隐藏3659个字……那道题用十八种不同解法,分步骤详细满满写了一本,还有各种扩展的训练题。父亲惊呆了:这是?保姆答:这是我老公写的。我老公江苏盐城的。看,在那边楼下卖烧饼的那个男人就是我老公。

高考作文 篇8

茫茫世事,辈辈人生。能在同一片时空下相遇,已是一份机缘。若能在相遇时志趣相投、肝胆相照,更是人生幸事。好朋友是山,一派尊严。不因地震台风山洪而损毁根基,也不因春风流云鸟语而酥软山骨。人的尊严是一种高度和重量,再不起眼的人有这种气度,就能面对权贵不卑不谄,面对不义之财不馋不贪,面对不公之事不忍不诿,尊严倒不一定总是站得笔直,跌倒了、摔伤了,又微笑着站起,更显尊严。好朋友是水,一脉智慧。南河北江、西泉东溪,曲曲弯弯终不迷路,歌吟着奔海。人的智慧也是一种明亮和欢快,知道用身心载负知识,知识会把身心驮得更远;知道永恒不是水晶棺材是小草;知道千里外景色不错,更妙的还是眼前随手可抓一把的风光。智慧倒不一定显示于长者捋须、儒士

挥笔;青春冲浪、稚童淘气何尝不是智慧?好朋友是泥土,厚爱绵绵。土墒无语,春撒一粒籽,夏就能开一束花,秋就能结一把果。所以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亲情之爱,“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挚友之爱,“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侣之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江山之爱。世有此多爱,人类虽历千难万险,当永不绝望。

高考作文 篇9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李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什么玄机呢?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 走到门前 停下 举起(右)手 弯曲手指 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今天,李老师只是告诉了大家两种方法,相信老师的这两种方法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轻松写动作,把动作写得更具体!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

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 咕咚 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实用】高考作文集锦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