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2021-10-03 20:52:38
【精选】高考作文汇编5篇

【精选】高考作文汇编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 篇1

  一、认真审题。看到作文题后,是“审”,而不是“看”。不仅要了解题目是什么,还要思考何为作文题中最关键的那个“题眼”,然后进行构思,调用素材。需强调的是,不要一看到题目就立刻想“我有哪篇文章可以套”。盲目套题往往容易将自己的思路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甚至可能造成偏题、离题。

二、慎用“豪言壮语”。以前有不少考生事先准备了许多典故、寓言故事、中外名人事迹、名家警句等。在写高考作文时,开头一句警句,末尾一句警句,中间一堆举例。名家警句和事例典故可以用,但要注意得当和例子之间的思维逻辑性,千万不要堆砌。为了说理和分析,例子要符合你所表达的观点。

  三、要真情实感。所写的是你最想说的,力求通顺,千万不要生编硬造、刻意追求所谓文字华美。

四、消灭错别字。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错别字“不是什么大事”。但在高考中因错别字而扣分,非常可惜。

高考作文 篇2

我陶醉于音乐,当我眼中闪动春日的新绿,我便漫步在田埂上。倾听音乐仿佛是风的呼唤,雨的洒脱,我翻转,播放,定格,对了,正是现代钢琴的高贵,流行的旋风。

我再次被音乐吸引了,它变成了《上海滩》。音乐是歌舞厅的霓虹,姗姗的舞姿。又变了,又变了,音乐是琵琶的飘逸,古筝的洒脱。音乐是字正腔园,余音绕梁的《苏三起演》。

品着书,听着曲。

看到“中国文化”,看到“苏三”与mp5时登场。“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我一惊,原来音乐,戏曲也是文化。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么,忘记民族文化的我们,也是背叛。

书中说: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也正是我们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21世纪毕将是儒学的世纪。看来,我们确实到了该反思名族文化的时候了。

反思是必须的,而传承的是经典。学不完的汉字完完全全盖住了26个字母的反反复复。五千年的文化,从中汲取的是五千年的精神。中国闯荡五千年,风风雨雨走过来,瞬间可贵加瞬间,累计一个中华五千年。

五千年,五千岁,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人”。

我喜欢中国,喜欢她的老。阅历无数,却又蓬勃发展,四大发明造福百姓。

我喜欢中国,喜欢她的美。花枝招展,婀娜多姿,长城、长江、黄山、黄河,美的不俗却又出众。

我喜欢中国,喜欢她的彩。热血染红旗,红旗迎风飘……黄河流水不枯竭,孕育黄皮肤。绿色奥运喜举办,金牌夺第一。

我喜欢中国,应为她是我的母亲,因为她有文化。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不变的是——黄皮肤爱中国,中国是位好母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国文化数不胜数。

“中国文化”你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你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个画,你是历史可爱的脚印,让人参不透你,却让我们溶入母亲你炙热的胸襟。

倾听,细品,欣赏,学习,中国文化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茶”、“音乐”……“每一天”。每一天都有中国文化。铭记她吧——中国文化。

拔下耳机,有种东西却萦绕我耳旁——“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

高考作文 篇3

交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英国大文豪箫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材料2:刚刚辞职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全顾问组一位成员警告说,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工程师之间缺乏交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材料3: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样一种状态。才出现网络世界。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

请就交流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考作文 篇4

老师讲杜甫的《春望》中的两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感叹道,现在家书已经不常见了,写湖北省高考作文题“变与不变”。学生甲说,表哥经常写信给我,书信这种方式是不可替代的`。乙说,现在有手机短信邮件这些联系工具,可以替代书信。丙说,就算现在有这种高科技,也不代表书信就会被取代了。丁说,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很多东西都悄然改变了。

结合这段材料,题目自拟,多角度作文,体裁不限。

房龙在《宽容》序言里描写了一个从山谷走出去的年轻人漫游者,当他爬回山谷,想要把山谷里的人带到山谷外开创新的生活时,人们发出了恐惧的叫声。守旧老人说他是对神灵的亵渎,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杀死了这个漫游者。只到有一天饥饿的人们爆发了叛乱,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人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才引导人们走向了绿色牧场。几年以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改变的代价总是沉痛的,每次看到这个故事我都泪流满面。但是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国人读《宽容》序言也许沉痛少之,暗笑多之。他们会说漫游者太傻,怎么不等人们有一定觉悟或者置身于死地的时候再回来带领他们冲出山谷?聪明的人会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事情。有这样想法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再回到山谷,而是过着自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幸福”生活去了。正是基于国人的“聪明方法论”,所以我们国家很难出现先驱,开拓创造者,思想者,20xx高考信息《写湖北省高考作文题“变与不变”》。有些有潜质的人也早已在“聪明方法论”的左右下行尸走肉了。

改变是最简单的,亦是最艰难的。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但是“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继承总在最前面泰山压顶,让改革创新喘不过气来。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有识之士能够良好的把握继承与创新?于是乎导致了当下很多人,摒弃了中国古文化,封建思想却根深蒂固。只有交换过来,中国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取代传统书信交流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举个例子,80后的我们就经历了从书信到手机短信,电邮过渡的时期。孩提时也经常给在外地出差的爸爸写信,而现在和父母分隔两地的我不再跟父母书信交流,但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短信,电话,微信联络,感情没有变淡,反而与日俱增。当下人和人的情感淡漠,疏于联络的问题并不是靠表面的传递工具就能解决和改变的。物质日益丰盈,选择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只有靠信仰才能建立崇高的精神世界。否则物质越丰富,精神越堕落。正如我在微博上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个时代,我们把爱一个人的时间拿去认识很多很多人。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如果人类想要情感完满那么就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吧。从微观上来看,会有一些特例存在;但是从宏观上讲这是必定的。得与失无时无刻不充盈着我们的人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跟随并适应社会的变化。

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取代传统书信交流是趋势。换言之,在远古的那个年代当书信交流取代姿体符号交流时,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不要说久远不久远,今天的都将成为过去,我们只能向前看。更不要扯变与不变各有利弊的中庸观点,那您还不如放下“笔”刀,立地成佛!

高考作文 篇5

【训练项目】

运用三至五个事例来证明一个观点。

【典范例段】

眼泪为感动而流淌。为朱自清笔下父亲穿棉布袍子的笨重的背影而流淌,那朴素的文字下跳动着至爱的亲情;为《红岩》中的英雄群体而流淌,他们让人看到,信仰曾经具有抵抗死神的力量;为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美人鱼公主而流淌,她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不惜牺牲生命;为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那些年轻的女兵而流淌,她们用柔弱的身躯抗击侵略者,花朵般的生命殒灭在德寇的枪口下;也为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笔下的吉姆佩尔而流淌,他受尽欺骗嘲弄,被人们称为傻瓜,却始终坚信‘好人’信念,以自己的善良、忠诚、以德报怨映衬世人精明乖巧背后的愚蠢堕落……他们体现了作为人的尊严,显示了爱与献身的价值,标举了正当的生活应该遵循的原则,让人仰望。

【简要评析】

什么是点例?点例是与繁例相对而言的。繁例是叙述较为详尽,占用篇幅较长的例证,点例是叙述较为简略,所用文字极少的例证。运用繁例,一般一段只用一例;运用点例,一段可以连续使用三至五个相关的事例。巧用点例,繁点结合易于酿造佳篇,使文章显得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蕴深刻、文采斐然。

上面文段中有5个精彩的点例,从不同侧面概括值得感动的文学作品人物,体现了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运用点例排比构段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排比事例一定要有内容上的某种相似性(例段中五个事例的相似性是都有令人感动之处),这是运用点例排比的基础,如果事例间缺乏这种相似性的,就不能排比运用;二是根据论述需要,简要概括人物或形象的主要事实;三是在分述事例时,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的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

【参考阅读】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没有他对人生的愤世嫉俗、深刻理解,哪里会有文学巨著《红楼梦》的出版?如果没有岳飞智勇双全、身经百战,没有他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诚、侠肝义胆,哪里会有家喻户晓的精忠报国的佳话?

【练习设计】

1.请以“努力请从今日始”为题,运用点例排比法写一段话,要求不少于四个事例。

2.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有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精选】高考作文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