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感作文

2021-10-16 20:24:10
有关清明有感作文四篇

有关清明有感作文四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有感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有感作文 篇1

清明节的那一天早晨,天正下着倾盆大雨。我看见妈妈和父亲的身影,兴奋地嚷叫起来。因为今天是清明节,父亲妈妈早晨四五点钟就从县里赶过来了,为的就是扫墓。

这天早晨的六点三十分,父亲问我要和他一起去扫墓吗?我爽快地答应了。

在路上,我突然发觉父亲的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样东西——鞭炮。我觉得很奇怪,心想:父亲会不会是忘了拿鞭炮了呢?于是,我用惊讶的眼光望瞭望父亲。

父亲,您是不是忘了拿鞭炮了,以前您都会带着鞭炮来的啊?

父亲听了我的话,回过头来,然后亲切地对我说:是啊!我今天确实没带鞭炮。

父亲的话音刚落,我马上接上了嘴。那您为什么明知道又不带来呢?

父亲知道我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他于是对我说:那是因为今年这儿发生太多火灾,所以不许燃放鞭炮,难道你没有看告示吗?听了父亲这段话,我脑海立即浮现出那张告示来,上面确实有不许燃放鞭炮这一条。

没想到父亲还挺守规的嘛!

在扫墓时,我看到了许多来扫墓的人,但他们好像没把那张告示放在眼里,同我父亲比起来,他们真是不如我父亲呀!

看到这里,我想到社会中又有多少个这样不守规的人呢?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罢了,但它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倘若人人都守规的话,那该是多么和谐的一个社会呀!

让我们做一位文明人,好吗?那现在就行动起来吧,改掉以往社会中的陋习,让一个崭新的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吧!

清明有感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放在今日来说,是最适合不过了。那雨澎湃的飞舞着,便也少了许多出门的兴致。捧起一本书,在书里,那雨和书,也是绝配了。

清明总给人些许萧条之意,或许是雨触动了情,又或许是情催动了雨,在这悲哀与激情交织的《家》里,我好似看见了一种灵魂在这时节里呐喊。

指尖翻动书页,莎莎作响,和着嘀嗒的雨声,奏成一曲和谐的交响曲。书的名字是《家》,巴金老先生写的,读了几章,也觉得颇有感触。青春正好的我向往那激情爆发的语言,不生疏而深刻,不隐晦而深藏,《家》中文字直接而具有反思性,那生动而跌宕的心理描写里,又倾吐出了巴金先生怎样的心情。

黑暗的制度,封建的礼教,读书是可笑的,自由恋爱是禁止的,是多么可悲可叹可气呢?或许是正值清明时节,我那满腔的怒火竞被浇成了悲痛,书中写到的清明,是那样的委婉与凄凉。

有时候,我在想,巴金先生的文学究竟留给了后人些什么?他的文字没有鲁迅的锋利,没有席慕蓉的清新,没有徐志摩音乐美,而他却又为何在百年文坛历史中以里程碑的形势而立呢?

我想,是一种心情,一种愤概喷涌而发,那文字里洋溢着属于巴金先生的激情,那是属于一个好男儿的.满腔热血,那是一个读书人对一个时代的深刻拷问与反思。

有时候,我在想,巴金或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他内心矛盾而激烈,他似想逃而不能逃,想进而无法进的心境使他文章有如这窗外的倾盆大雨般直直砸落,刺人生疼。

在《家》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路,不同的人生;我看到了人类前行的希望;我看到文字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完美结合。我想,我真的读出了文化。

总是愿意佩服前人对节气的感悟,巴金《家》中的清明节,是一头压抑着怒气的雄狮,在特定的时代里,在特定的节日里,有一份特定的文化与精神,而这精神,注定只属于清明。

清明逢雨,与书相遇,书落有声,书韵无声。

清明有感作文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真的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天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乡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乡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清明有感作文 篇4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椎,想到我们家乡的先辈司马公,4月4日下午,我校全体师生到司马温公祠,进行踏青、扫墓活动,表达了我们对一代名相、史学泰斗生世过往的深情诉说和无尽追忆。

清明节那天下午,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举少先队队旗,迈着矫健的步伐,奔向司马温公祠。我们的队伍像一条长龙,盘旋在峨嵋岭上,半个小时的行进,终于到达了司马温公祠。

踏进大门,首先,看到石板路两边是司马光的许多故事,如;“圆木警枕”司马公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他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可见,他读书是多么的刻苦呀!还有“典地葬妻”的清正廉洁的故事等。

沿着石板路向南,进入祠堂,十分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座镶嵌于壁间的极不寻常的《杏花碑》,看到的这四块断碑,它们就是苏轼题写的杏花碑。提起这座《杏花碑》,还有一段凄楚而动人的故事。

一天,新任夏县县令王庭直探幽访胜,慕名前来拜谒司马温公祠,见废墟处长出一棵杏花树,高有丈余,树干如伞,枝繁叶茂,实为奇观。联想前事,他决定找人先挖掉这棵杏花树,看看下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果然在深土之中挖出四块断碑,一看正是多年失落的忠清粹德碑,但碑文字迹已模糊不清了。后来人们为了永远纪念这段不寻常的来历,便给此碑取了个雅名叫“杏花碑”,一直流传至今。

在返回学校的路上,我想了许多,司马光生前为政刚直无私,为国竭尽赤诚,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以“勤俭”为美德。我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乐于助人,在学校认真学习,主动帮助后进生。勤劳勇敢,在家里帮助家长干家务。这些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美好!更重要的是还得有一颗感恩的心。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辈的传统美德,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有关清明有感作文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