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2023-05-04 09:28:52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1

爱是自由不是控制

弗洛姆大叔笔下的爱,不是纵欲,不是疯狂,也不是控制。占有并不是成熟的爱,“这种了解的意图在于施虐狂的极端性”。“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他人的工具 ”。所以,依赖性极强的“共生性结合”是不足取的。怎样才是成熟的爱情呢?

“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真正的.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只有当我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即不想去控制和利用别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正像在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中唱的那样‘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

神之爱——在体验中得到统一

这一章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引发我思考最多的部分,却又是最难通过三言两语表述的。事先声明,我对任何宗教都非常尊重,也从不认为东西方各宗教有高下之分。只是就弗洛姆大叔观点和我个人喜好进行探讨。

熟悉我的人应该都大概了解我还是比较欣赏和喜爱道家的思想。老庄的境界心向往之,虽不能至。没想到古老的东方哲学居然也得懂了西方弗洛姆大叔的推崇。

西方哲学强调逻辑和思考,而东方哲学强调体验和统一。

“同亚里士多德逻辑对立的是人们称为悖论逻辑的理论”,“在中国和印度的思想中这种逻辑占主导地位”。“悖论逻辑不是把重点放在思想上,而把重点放在体验上。这一态度引起了一系列其他的后果。首先引起宽容。”“悖论逻辑引起的第二个变化是应该重视改造人,而不是一方面发展教义,另一方面发展科学。从印度、中国和神秘主义的宗教立场出发,人的宗教任务不在于正确思考,而是要得到体验并且要在聚精会神的禅坐过程中同一结成一体。”

所以,东方宗教中,“无论是婆罗门教,佛教还是道教,宗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正确的信仰,而是正确的行动”。“因此东方的思想导致宽容和努力改造人自身(但不导致技术),与此相反,西方的立场导致不宽容、教义和科学、天主教和原子能的发现。”

“在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宗教中对神的爱基本上就是相信神,相信神的存在,相信神的正义和神的爱。对神的爱基本上是一种思想上的体验。在东方宗教中和在西方的神秘主义中对神的爱是一种对统一和爱的强烈感情体验,这种体验同生活中的每一种爱神的表现不可分割。”

这一部分虽然我也大量剪切引用原文,但是逻辑上的剪切取舍很痛苦,不知道我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原文更显晦涩的逻辑(不管弗洛姆大叔的事情,翻译的问题)让大家看上去看的明白一点。

我想,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最终也许就是导致西方文学大部分希望全体人叫好,而中国文人只希望有一两位知音足矣的原因吧。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2

读完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我想领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自我价值并不依附于任何人对我们的评价。让我明白了,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但是,爱是什么我们真的理解爱,甚至真的在爱吗这本书的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博爱、自爱、父母之爱、_、上帝之爱等等,更能帮我们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自我,洞悉幸福完整背后的秘密。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在于其无偿的给予性,无条件性,不论你身处何地,不论你是好是坏,只要你是母亲的孩子,你便会得到母爱。这种爱不仅仅不需要用努力去得到,而且也根本无法用努力去得到,无法创造,也无法控制。在母爱中我们是处于被爱的地位的,我们务必学会如何把被爱转变为去爱,转变为创造爱。我们要学会爱也需要学会给予,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得到满足,更能使自己欢愉,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当人们明白这些时,爱才能变成成熟的爱,“我被爱是因为我爱”。

弗洛姆指出:“关心、职责心、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靠的。在成熟的人身上能够看到这些态度的集中表现。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下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如果没有尊重和认识,那么关心和职责心就会变成对爱人的一种控制。在感情里,尊重和认识十分重要。首先认识自我,自己本身要到达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不依附或依靠他人;其次,要客观地正视对方,认识他的独特个性,并努力使对方成长,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期望的样貌,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3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社会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它的主要内容是该篇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很认可前言中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因为爱并不容易,就不去认识它的种种困难,以及实现爱的条件”。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我的回答是“是”,但这门艺术深刻而又艰难,尽管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答案,却又无能为力,仅有极小部分的人去研究这门艺术。

第二章爱情的理论中对爱情的阐述,使我感到陌生而又复杂,略感熟悉的也只有母爱、父爱、博爱、以及自爱。第三章中的理论,通过时间的积累证明它的不可实现性。在文章的.最后爱的实践中告诉我们,不管是木工、医学、还是爱的艺术,都需要一定的训练,专一,耐心以及全力以赴。通读全章,不得不惊叹于它的深刻,对于我一个门外汉来讲,实在是晦涩难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自己读不下去,只是对于这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我觉得我以后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领悟和消化它。

弗洛姆的文章中说,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如果没有尊重和认识,那么关心责任心就会变成对他人的一种控制。而作为医护工作者的我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何尝离得开这四项呢?来自不同城市的我们一同汇聚在这里工作,从陌生到熟悉,我们彼此相识相知,在对方的身上认识彼此的独特个性,促使对方努 ……此处隐藏3427个字……,有力量,通过给予的方式,把这种能力和力量表现出来;其次,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举个例子,一个人说自己爱花,但是他老忘记浇水,这不是真爱!真爱是你有能力也愿意对别人的要求给予答复。尊重不是害怕,尊重是正视对方,使对方成长为他自己,接受完完整整的对方,而不是让他长成你希望的样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就像母爱。弗洛姆著名的“母亲要有能力给予孩子乳汁和蜂蜜”的理论。乳汁是物质上的爱,蜂蜜是精神上的爱。相信大部分父母都给足了“乳汁”,但是“蜂蜜”,只有极少数母亲才能做到。

很多母亲都认为孩子是从妈妈的肚子钻出来的,妈妈在其成长过程倾注了大量心血。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不由得为他担心,想帮他清除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为孩子铺设一条阳光大道。而这样的煞费苦心,实质上有可能一种控制。

作为老师,我们也要明白,我们所谓的给孩子们爱,为了孩子好,也要讲究爱的艺术。对爱的孩子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才是真正的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8

最近几天看《爱的艺术》这本书,感受颇多。书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同时,爱的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在渴望爱,许多小说、歌曲都在称颂爱,但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为爱烦恼的人。《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就说其实绝多数人没有具备爱的能力,又或者说其实多数人谈的是爱的感觉,谈的是被爱,通过看这本书知道爱其实是一种能力,可以学习,从哪里学起,主要有三个重要元素,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个需要学习的能力是给予,你要主动的给予,给予很容易吗?其实不是,很多人会说,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为很多人的给予都带有被动,都是因为某个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实是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希望是要有回报的,这本书里讲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报,没有被动、没有社会压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主动给予,主动给予是想要分享,我们可以检查下自己的给予是主动给予,还是被动给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动给予,而是被动给予,说明你的爱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个能力是关怀。书中说到真正的关怀是本身要有劳动力在里面的,平时当我们说,我们好爱自己的家人,却从来没见过你关怀、照顾过你的家人。说自己好爱自己的学生,也从来没见过你关心过你的学生,那只能说明你爱的是家人、学生给你来的.感觉,所以,真正的爱中,你要有劳动性的关怀。

最后一个需要学习并具备的能力是尊重,真正的爱中必然有尊敬,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这本书就说尊敬其实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实的注视对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对待你,很多的父母以为他们爱孩子,其实他们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变成一个他渴望形成的样子,并没有如实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会获得真正的对方。

《爱的艺术》是心理学家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这是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书”,很庆幸遇见它,弗洛姆的文笔很流畅,思维很连贯,不是那种严肃的说教,也不是牧师般的引导,他不是要教会我们什么,他只是在讲述,就好像一个老者在讲自己人生中关于爱的那一章节,每个听众各取所需即可。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9

读完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很好的一本薄薄的书。

人的孤独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克服的办法一是创造,主动去改造自然,实现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联通;另一个就是爱,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实现自我和人群之间的联通。无论是创造还是爱,都是主动性的行为;所以弗洛姆提倡“创造性的人格”。

通俗地说,爱是给予而不是理解。爱确实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说,感情是弱者的感情,但是,过于脆弱的相互依靠的感情可能也无法真正健康而长久。我赞成说,一个懂得并且能够享受孤独的人独处,而不求助于各种他者的支持,才有着真正的去爱人的力量。真正的爱里,就应能够同时成就自己和他人。无论是一味索取的爱,还是按照自己的臆想一味给予并且认为对方需要的爱,都是不健康的`。

弗洛姆也超多探讨了现代社会是否有利于爱的培养的问题,他认为,西方社会导致了爱的溃散;其主要论据在于,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带来了现代人与自身、与其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了。我赞同,在工业大革命之后,“物”在人类生活中享有了从未有过的地位,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崇拜;但是我不敢肯定,在现代社会之前,爱是普遍的,而现代社会的到来,带来了爱的溃散。可能确实现代对于人之间关系的抨击很多,从文学到哲学的各个方面,但是更加可能是由于人的信仰变化——从崇拜爱与美到崇拜物而贬低人而造成的。我们甚至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对自己的心灵更加敏感或者麻木。所谓协作精神和相互体谅对于相处的作用,我想不只是现代会这么要求——人和人是不同的,相处之间摩擦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同理心和让步就是必要的润滑剂,而非某个社会形态强加在于人身上的,只但是大众媒体会不会这样坦诚。

让步假设说,现代社会确实存在爱的溃散,这也不能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美德标准带来了这样的状况来概括。如果爱——博爱、母爱、性爱,能够给人带来愉悦,那么人就不会轻易放手它们,不会因为社会崇尚协作精神,就贸然提议说,我们放下相互之间的爱,用协作好处上的共生来替代吧。人应对鱼和熊掌的第一反应,不会是,两者我该放下哪一个,而首先会是,我能不能同时占用两者。另外,如果我们谈论这个话题的起意在于学会爱,获得幸福感,那么笼统而轻巧地把职责推于社会形态是一种既不负职责又无济于事的行为,我们大能够把时间花在一部电影一桶爆米花,而不是严肃的思考上。

但是,我们确实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或者说工业化的进程,确实改变了人的很多习惯、特征;这样特征和习惯的改变可能最终改变了社会里爱的现状。

确实,现代社会里更多幸福感来源于消费,或者说,人的幸福感向来部分来自于消费,而在工业化之前,消费部分占有份额受到了消费品总量的限制,无法大幅扩张;而工业化带来了这样的可能性,于是人自然地转向这部分更加容易增长的幸福来源,从而构成了大众逐利的场面;而这样的状况有可能造成了大家对于精神层面替代性的忽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也许国际贸易里“福利恶化型”增长的状况会出现。

同时,现代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习性。弗洛姆在“爱的实践”里所提到了几种爱的基本要求:“自律”、“专注”、“耐心”、“极大的热情”。但是现代社会的物质消费约束集确实不利于这些美德的培养,这些美德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远不如一两千年前。我们能够说,人性的的进化是缓慢的,远远慢于意识形态的演化,更加慢于生产力的提升,尤其是在生产力经历了指数甚至更快的增长之后。不可能指望植根于人性的意识形态迅速地能够适应生产力的提升,而同时持续了当初的种种坚韧不摧(或者至少在没有外界冲击状况下,表面的坚韧不摧)。因此,爱成为一种需要学习、时时注意的潜力,培养这样潜力之始,就是从努力靠近弗洛姆所提出的几项要求开始。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199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