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

2023-11-16 11:28:14
《青铜葵花》读后感(精)

《青铜葵花》读后感(精)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铜葵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铜葵花》读后感1

本书的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那是一个国家贫穷落后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葵花随父下乡,父亲不幸水中遇难身亡,从此葵花毫无违和感地走进了青铜一家,仿佛她理所当然的就是这家的一员。失去父亲的葵花并不缺少爱,一如其他孩子,父母的爱,哥哥的爱,奶奶的爱,她一样都不缺,甚至拥有得更多。青铜葵花一家是贫寒的,这种贫寒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背景中观看,难以接受,恍如隔世。然而在这难以接受的贫寒之下,我们又看到和体会到了青铜葵花一家浓浓的爱和日子里单纯简单真实的'快乐,这种快乐于我们似乎是久违了。

“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的事情值得这一家人格格地乐。晚上熄了灯,他们都要说很长时间的话,不时地发出笑声。走夜路的人,从他家门前走过,听到这笑声,就在心里纳闷:什么事这般高兴?天天晚上,都有这样的笑声飞出这幢低矮茅屋的窗子,飞进大麦地朦胧的夜色中。”

坐在牛背上上学放学的葵花以及负责护送的青铜是快乐的,洪水过后残房之中捉鱼的兄妹也是快乐的,还有看马戏时驮着葵花的青铜以及被驮的葵花更是快乐的,这些快乐是那么简单,简单得在今天看来仿佛不值得快乐;却又是那么真实,真实得仿佛唾手可得;却又显得那么遥远,遥远到今天很少能够拥有。

青铜葵花一家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填充着手中的日子,他们努力,他们疲惫,他们无助,他们盼望,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仿佛也存在于今天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某个极端偏远落后的山村部落。

也许,今天,在某些角落,依然有着青铜葵花这样一家人,他们几年的积蓄甚至不及我们深圳一个中产一个月的收入,当我们想象这样一家人时,我们想象不出他们的生活也会拥有快乐,即便有,也会想当然的认为那种快乐是肤浅的。但是快乐真的有肤浅和深刻之分吗?快乐似乎要用简单和复杂来分,现实是现代人越来越难拥有快乐了。

《青铜葵花》读后感2

国庆长假我读完了曹文轩的作品《青铜葵花》,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感动着我。

《青铜葵花》讲述的是一个城市女孩和乡村男孩的故事。七岁的女孩葵花和她的爸爸与众多知识青年迫不得已离开城市,来到大麦地,但爸爸在一次事件中意外死亡,可怜的葵花成了孤儿,善良的'青铜一家收留了孤儿葵花,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一家人过的虽然清贫却十分快乐,可正当他们享受着天伦之乐时,命运又将葵花召回了城市,当葵花再一次来到大麦田时,不能说话的青铜居然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合上书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浮现在我脑海:青铜一家生活条件很艰苦,不能供两个孩子上学,最后青铜一家决定让葵花去上学,于是葵花就想到自己学完了去教哥哥青铜,这样青铜就也可以学习了。青铜是个哑巴,但是很勤劳也很懂事,他省钱给妹妹上学,为了让妹妹能拍一张照片,他跑到麻油地去买芦苇鞋。为了能让葵花戴上项链,他用心做了一条冰项链,青铜光着脚丫在芦苇荡中耐心的抓着萤火虫为葵花做灯;青铜牵着牛儿护送葵花上学。但葵花也很善良,为了身体快要撑不住的奶奶她自己一个人到处拾银杏叶去卖,故意不好好考试,希望能把学费给奶奶治病……他们多么懂事,善良啊!面对困难不退缩,对所有人都是充满热情。

看完书,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和他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是我们有像青铜葵花一样懂事,勇敢吗?想想自己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依赖父母,有时对父母的教育和关爱不理解,爱理不理,真是太不应该了。青铜、葵花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们要像青铜葵花一样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乐观地面对生活,遇到困难,对自己说:我能,我行!

看完《青铜葵花》在满满的感动之余,让我也感受到了友谊,亲情……

《青铜葵花》读后感3

风,在耳边飒飒,永不泯灭的《青铜葵花》又出现在我的视线当中。我拿起了它,翻开,又是俩个小孩在嬉戏,一抹黄色淡淡的忧伤随之而来。

翻来一看,才知道,那是葵花与青铜。他们是曹文轩笔下《青铜葵花》的两个主人公。葵花,一个天生聪慧的.孩子,她反应力十分快,每回考试都拿第一。她,又是一个城里人,却很孤独;青铜,他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农家孩子,整天在放牛。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成了一个十足的哑巴。

有一天,葵花跟着她爸爸来到了大麦村,她爸爸是一位干校,一位雕塑家,在城市广场中间雕了‘青铜葵花’。葵花与她爸爸在这个陌生的小村搭了个房子。

葵花每天在小河边玩着,晚上,爸爸就来接她。日子就这么过着,一天复一天,一年复一年……突然有一天,在小河边有一个‘放牛娃’——青铜。青铜在岸上葵花坐在草坪上,他们俩个就这么相见了,这一见,心有灵犀。在后来的每一天,他们都在这个地方相约相见。

直到有一天,风波突起,忧郁烦恼都来了。

他们俩正玩着,有一个人来找葵花,让葵花跟他过去,幼小的葵花拉着青铜的手,俩人走着走着,忽然,看见爸爸躺在地上,葵花顿时脸色苍白,原来,爸爸看见一大群葵花准备上河写生,没想到却失足掉进河里溺亡了。于是,葵花就被几个阿姨轮流领养。

后来,大麦地人家准备领养葵花,青铜家也决定领养,可青铜家很穷,没几人相信他们能相信能养好她,因为他家还有个奶奶。可后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能养好,奶奶还把她的金耳环、金链子卖了解决粮食问题……

但到最后,她爸爸原先的那座城市市长觉得不能委屈她,她爸爸都为城市做了那么大贡献,他们找人把葵花接了回来,而且不顾青铜一家人反对……

这真是一本生动、有趣、奇妙的书,怪不得大家都说“这是一本比故事书更值得品读的小说。”

《青铜葵花》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青铜葵花》的书。书中讲了一个美丽的农村:大麦地。里面住了许多人家,其中青铜家是最穷的。有一天,葵花——与爸爸相依为命的这名城市女孩,因爸爸工作的原因,跟着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她认识了青铜,一个哑巴。可幸福的时光总是太短,葵花的爸爸,一个爱刻青铜葵花的爸爸落水死了。虽穷但好心的青铜一家收养了她。青铜是个哑巴,不能上学,所以就让葵花上。围绕青铜和葵花,展开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最后,青铜会说话了!

王一梅说过:“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是那么不可缺,是风雨人生的靠山,是孩子心中的一盏明灯。”葵花在失去了靠山,失去了明灯,没有哭泣,而是学会了独立,坚强的活下来。

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有一个叫刘浩的'小男孩,他是一个盲人,却十分热爱钢琴,虽然看不见,但是他很有坚强,每天都在家练习钢琴。有一次,他跑到琴行里偷偷地练琴,练了4个多小时 ……此处隐藏5683个字……天想着要欺负葵花,青铜时刻保护着葵花。一次嘎于放鸭子时故意让鸭子吃光了青铜家种的茨菰,青铜也故意报复,惊吓了鸭子,使鸭子一连几天都不下蛋,嘎于爸爸知道这件事痛打了嘎于,因为他不能欺负孤苦无依的.葵花。孩子们最爱的奶奶去世了,葵花也被接到了城里,也结束了。在葵花离开时,青铜竟然喊出了葵花的名字。这就是永远的友情和亲情。

这本书名有两层含义:一、青铜葵花是两个人的名字,开门见山的表达出了本书主要内容,青铜和葵花的故事。二、青铜葵花是爸爸最拿手的艺术品,也是这座城市的象征。这些青铜葵花小到三寸,大到五米;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则是两朵竞相开放……而他们的作者——爸爸也因此而出名。

最值得赞赏的是男孩青铜。他是一个古怪的孩子,经常因为不为什么而突然兴奋。有一次在冬天,他竟然脱光衣服在外面狂奔,仅仅是找到了一窝鸟蛋。有时也突然伤心,一次,他竟然爬到了桥柱上不吃不喝,三天后才下来,原因仅仅是一棵老树死了。但他却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哑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的快乐,悲伤。可最终,在葵花离开时,他却喊出了葵花的名字。因为他心中有爱,用亲情浇灌的爱,爱没有贵贱之分,只要你是真心的,相信爱,奇迹就会出现!

《青铜葵花》读后感13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读完《青铜葵花》,我被他们那个时代的苦深深震撼着,更为书中的主人公们面对苦的坚强与善良感染着。其中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一幅幅凄凉而优美的`画作,时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令人潸然泪下。

女孩葵花年幼时便父母双亡,男孩青铜一家贫穷得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但善良的他们却收留了葵花。“青铜的家就像一辆马车,一辆破旧的马车……车轴缺油,轮子破损,各个环节都显得有点松弛,咯吱咯吱地转动着,样子很吃力……自从这辆马车上多了葵花,它就显得更加沉重了。”为了养活这多出来的一张嘴,为了给葵花更多关爱,为了送葵花上学,他们一家人,特别是小哑巴青铜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每天风雨无阻牵着牛接送葵花上下学,为了凑够葵花的学费,大雪漫天里坐在桥上卖芦花鞋,凛冽的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哑巴回家吧,没人会买你的鞋了。”路人有的心疼有的讥讽,但青铜不动也不吭,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所有的鞋卖出去。他卖光了所有的芦花鞋,连自己脚上的那双。当他大雪天赤着脚走回家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乖巧听话的青铜,而是一个小小年纪便要挑起生活重担的青铜;当他将钱交给家长时我觉得他交出的不仅是钱,还是一个孩子为了这个家,为了他爱的人愿意吃任何苦,愿意付出一切的决心。

或许这些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少年儿童所无法想象的。今天的我们物资过剩,无法想象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十一二岁的我们被各种关爱包围着,无法想象这个年纪就要为生活奔波的辛苦。然而正如本书作者曹文轩所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我相信青铜和葵花都终将成长为生活的强者,我为他们祝福。

《青铜葵花》读后感14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教授写的《青铜葵花》,故事的主人公是男孩青铜和女孩葵花。这是一个讲述苦难、善良和大爱的故事,它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我仿佛置身其中,深刻地体会着故事里的种种苦难,同时,也感受到故事带给我的正能量不怕痛苦,要善良,热爱生活!

青铜是大麦地村一户贫苦人家的孩子,早年因为发烧变成了哑巴,他的世界是安静的、孤独的.;而葵花本是城里的孩子,不幸母亲很早就离开人世,她从小跟随父亲生活,随着父亲的意外离世,葵花来到了青铜的家里。葵花是一个懂事善良的姑娘,她与青铜一家人有种说不出的缘分和情感,用书里的话说:“她在跨进青铜家门槛的那一刻,她已经是奶奶的孙女,爸爸妈妈的女儿,青铜的妹妹。”她很快地融入了青铜家的生活。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心力,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

“唉!选谁呢?”因为青铜家穷,只能让一个人去上学。青铜都十一岁了,可以上“哑巴学校”;但葵花七岁了,也到了上学的年龄,虽然青铜做梦都想去上学,他还是设法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为了葵花不受欺负,在葵花上学期间,青铜每次都亲自接送。当刘瘸子来学校照相时,对大麦地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渴望的事啊!葵花也不例外,可能知道自己长得好看,她特别想照一张照片,可是最后,全班只有葵花一个孩子没照相,她却没有对家人提起一个字,因为她知道家里没钱照相。青铜和家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觉得亏欠了葵花。

为了葵花能照相,一家人不辞辛苦编芦花鞋,青铜冒着风雪站在街头卖芦花鞋;为了葵花夜里能读书,青铜耐心地捕捉萤火虫做成南瓜灯;为了葵花能看到马戏,青铜把她驮在自己的肩膀上;为了葵花能够漂亮地演出,青铜在冰雪地里给她做冰项链;当蝗虫把庄稼吃光时,为了让葵花能吃饱,青铜去抓野鸭冻坏了脚板;为了让青铜识字,葵花自己教青铜;为了给家里赚钱,奶奶昏倒在了麦地;为了给奶奶治病,葵花故意考砸,想让自己不再上学;为了葵花的大好前程,一家人竟不顾痛苦,让葵花回到城里……

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体会苦难,才能尝到幸福。青铜和葵花就是在苦难中享受着这种幸福。我们也应该正视苦难,以一种对苦难的风度和善良的心,来热爱生活。

《青铜葵花》读后感15

暑假我在爷爷家的书屋看到了一本曹文轩写的小说《青铜葵花》。故事主要讲了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因为一次特殊的机缘成为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的故事。

我深深地记得书中的一个场景:“他把大麦地的男女老少都哄到村前的那块空地上,让他们排好队,让小学校的一个女教师带领大家唱歌。唱的都是些雄壮有力的歌。村长的嗓音很难听,但他却带头唱,唱得比谁都响。有时,他会停下来,察看那些村民,见唱得不卖力的,他会骂一句很难听的脏话,让那个人提起神来唱歌。他叫喊着:‘熊样!把腰杆挺直了!挺直了!挺成一棵树!’于是,高高矮矮的大麦地人,都挺成了一棵一棵的.树。”

这是当蝗灾来临时,大麦地人在饥饿难挨的情况下还能有的精神,它令我十分震撼。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遇到苦难时很容易怨天尤人,容易悲观叹息。可我在大麦地人身上似乎看到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坚强。尤其看到青铜葵花在南瓜灯下写作业,为了赚学费去卖芦花鞋,为了给家里省钱特意把考试考砸,为了给奶奶治病跑去江南捡银杏……生活的种种苦难并没有让他们丧失信心。跟他们相比,我觉得我们真的太幸福了!而我们却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与困难时就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其实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挺直成一棵树,这是我在大麦地人身上学到的精神,我也要成为一个坚强的“大麦地人”!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青铜葵花这一家人彼此间浓浓的亲情!虽然两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青铜却为了葵花这个半路冒出来的妹妹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梦想;葵花为了让哑巴的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她想方设法教哥哥写字;奶奶为了家人,卖掉了跟随自己多年的首饰,甚至拖着病体去摘棉花;父母为了两个孩子日日夜夜操劳……在艰难的生活中,一家人彼此偎依、不离不弃,这样的亲情是多么可贵啊!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带着坚强与亲情上路,那就会走出一条充满幸福与阳光的大道!

《《青铜葵花》读后感(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