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

2023-11-15 07:18:11
《青铜葵花》读后感【精】

《青铜葵花》读后感【精】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铜葵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铜葵花》读后感1

一书一芳香

一朵花里一世界,一粒沙里一天堂,一本书里一芳香。

——题记

偶然间,风吹过那一页,吹起满卷的馨香,开启一段温暖的旅程……

眼前,太阳缓缓升起,照耀着大麦地村的每一寸土地。放眼望去,金黄的大麦随风摆动着,似起伏的波浪,忽起忽落。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唯有一头老牛驮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慢慢地,平稳地走着,渐渐地消失在视线中。

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这两个陌生人因为偶然的相遇,让他们成为了形影不离的亲人。他们共同奔跑在田野清新的土地上,一起走过风风雨雨。在苦难的岁月里,他们彼此关爱着对方,相互理解,相互谦让。

青铜为了让葵花能看到精彩的马戏,甘愿让葵花坐在他的.头上,牺牲了自己的乐趣;为了多攒些钱给葵花照相,青铜在冰天雪地里把仅剩下的穿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出去。而懂事的葵花不扎新头绳、不照相,就为了把省下的钱买纸笔教青铜识字。

短短几年,青铜和葵花在充满了种种苦难的大麦地村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他们的世界中没有唉声叹气,只有欢声笑语。在葵花离开后的几天,一个哑巴——青铜,居然因为对葵花的不舍与思念,奇迹般地发出了声音,喊出了葵花的名字!这就是亲情的力量!亲情犹如一根无形的绳索,把青铜和葵花的心灵绑在一起,割不开,砍不断,只有越来越紧,永远不分开……

合上书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窃窃地探进来。眯着眼望,真像一条阳光的道路。我悄然含笑,想起一首小诗《星星和蒲公英》:“在蓝天的尽头,白天的星星肉眼看不见,像是海里的小石头,傍晚来临前都沉在海底,看不见它却存在着,看不见的东西也是存在的。”世间亲情也许并不能全部看见,却时刻陪伴着我们在岁月中成长,在岁月中坚强。

感谢这短暂的心灵之旅给予我的这一份温暖与坚强!

《青铜葵花》读后感2

今天在儿子的“威逼”下读了《青铜葵花》中的一篇文章《芦花鞋》,疲惫的我很不情愿拿起书,感觉就快睡着了。应付地看了几行,并不是从头开始看,本想应付应付孩子高涨的热情,也为了不至于打击他幼小的心灵。但是,看着看着,不由自主地就翻到第一页,从头认真地读了起来。

葵花是一个诚实、善良、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在苦难中学会了坚强,苦难使她更加勤奋,更加懂事。苦难让她学会了克制欲望。对大麦地的孩子们来说,照相是一件让他们既渴望又感到有点奢侈的事情。然而懂事的葵花尽管内心十分渴望照张照片,但是为了不让家里为她再花钱,她却在其他同学热热闹闹照相时,悄悄地躲在一旁。当读到这里时,我的内心震颤了:现在的孩子哪里会有这种感觉,照片对于我们来说都不算个事情,但是对于葵花来说,能够照一张照片,那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啊!与葵花相比,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啊!

《芦花鞋》让我们看到了葵花的善良,更让我们看到了青铜的淳朴和厚道。为了妹妹能上学,在抓阄时“作弊”把自己手里的红色杏子换成了绿色,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把上学的机会拱手让给了爸妈领养的妹妹。为了妹妹上学、放学路上不害怕,他每天按时接送,为了让妹妹能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他冒着大雪卖完芦花鞋后,连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光脚踩在雪地上走在回家的路上。读后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十几岁的聋哑小男孩,他能做到的已经超过他这个年龄应该承担的部分了,他尽全力了。

葵花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青铜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现在是多么的自私、没有担当,让我们惭愧。生活中就应该多一些青铜这样的孩子,我们的世界将会变的更加美好。在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青铜和葵花一样的孩子们,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这些“青铜”和“葵花”过得好一点。

《青铜葵花》读后感3

“咔嚓咔嚓”火车慢慢地离开了站台,缓缓地向青岛驶去。在这闲暇之余,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盛老师强力推荐的《青铜葵花》。

这本书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曹文轩写的。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葵花的城市里的小女孩,因为父母双亡,被大麦地村青铜家的人收养了。青铜是个哑巴,他们家非常穷困,是大麦地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可他们却对葵花非常的好。葵花是一个既聪明又懂事,还非常招人喜欢的小女孩。她很不幸,她的父母都早早地去世了,只留下她孤单一人;可她又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整个大麦地村的人都非常喜欢她,对待她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是青铜一家为了她做了巨大的奉献。为了能供她读书,青铜每天早上早早地挑着芦花鞋,到寒冷的油麻地镇上去卖鞋。即使大雪封山,门也推不开,他也依然如故;奶奶把跟随她一辈子的耳环当了,换成了更多的钱币;爸爸为了能让大家晚上睡觉暖和一点儿,就跑了一百多公里的路,去寻找做房顶的茅草……

虽然青铜一家非常的.贫穷,连看病的钱都没有了,但他们还是很乐观,每天高高兴兴、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遇到困难,他们会团结一心,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不怨天尤人,也从不放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会像他们那时候一样,吃不饱,穿不暖了……,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还是会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比如爸爸妈妈每天都要辛苦工作,还要想着怎么照顾好我,一天到晚都没得休息;而我呢,每天都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几乎没有玩乐的时间,让人头疼。

现在我想好了,既然痛苦和烦恼不能够避免,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去减轻它们,让自己变得快乐幸福起来。就像我做作业一样,既然不能不做也不能敷衍了事,与其我这么磨磨蹭蹭,心有不甘地做一天,还不如抓紧时间,认真对待,早早完成。那么我就可以把多余的时间,随心所欲地去干我自己想干的事情了。那不是两全其美了么?

张海迪曾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它,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快快行动起来,争做生活的强者吧!

《青铜葵花》读后感4

奇迹每天都在发生,而每一件事却各不相同。这时候,就有疑问悄然涌上我心头,奇迹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创造了奇迹?在我内心深处的词典中,还没有保存“奇迹”这个词语的释义。

当我读完了《青铜葵花》这本书时,早已是泪眼朦胧。淳朴的青铜,善良的葵花,以及那个会说话的、娓娓叙述着奇迹与大爱的感人故事,已在我心底扎根——不幸失去双亲的葵花,被青铜家收养。这个来自城市的女孩却和一直在乡村长大的“哑巴”男孩成为了兄妹一般的朋友,相互关爱,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的生活中,满溢着爱……可是,谁又能预知,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她召唤回城市。葵花走后,青铜只能遥望着那大麦地的尽头,葵花所在的方向。有一天,青 ……此处隐藏5788个字……一段用空中的热气不断的吹着,吹一根冰凌大约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就这样,几个小时过去了,他把所有的冰凌都吹好了,用绳子穿在了一起,然后,一条晶莹剔透的冰项链出“炉”了,在赛前,他用牧草盖住了冰项链,送到了葵花面前,葵花问哥哥(青铜)这是什么,哥哥不做声,他轻轻一吹,覆盖在冰项链上的牧草被吹飞了,顿时,一条由几十根冰凌组成的冰项链出现在了葵花的面前,葵花问青铜这不会化了吧,青铜用手语告诉葵花不会,果然,在展出的时候,场上先是一片寂静,然后,潮水般的掌声响了起来,葵花看了看青铜,薄薄的泪水蒙住了双眼……青铜的这种做事情坚定不移的性格直的我们去学习。

《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一种声音。他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它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去看。

《青铜葵花》读后感13

国庆长假我读完了曹文轩的作品《青铜葵花》,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感动着我。

《青铜葵花》讲述的是一个城市女孩和乡村男孩的故事。七岁的女孩葵花和她的.爸爸与众多知识青年迫不得已离开城市,来到大麦地,但爸爸在一次事件中意外死亡,可怜的葵花成了孤儿,善良的青铜一家收留了孤儿葵花,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一家人过的虽然清贫却十分快乐,可正当他们享受着天伦之乐时,命运又将葵花召回了城市,当葵花再一次来到大麦田时,不能说话的青铜居然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合上书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浮现在我脑海:青铜一家生活条件很艰苦,不能供两个孩子上学,最后青铜一家决定让葵花去上学,于是葵花就想到自己学完了去教哥哥青铜,这样青铜就也可以学习了。青铜是个哑巴,但是很勤劳也很懂事,他省钱给妹妹上学,为了让妹妹能拍一张照片,他跑到麻油地去买芦苇鞋。为了能让葵花戴上项链,他用心做了一条冰项链,青铜光着脚丫在芦苇荡中耐心的抓着萤火虫为葵花做灯;青铜牵着牛儿护送葵花上学。但葵花也很善良,为了身体快要撑不住的奶奶她自己一个人到处拾银杏叶去卖,故意不好好考试,希望能把学费给奶奶治病……他们多么懂事,善良啊!面对困难不退缩,对所有人都是充满热情。

看完书,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和他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是我们有像青铜葵花一样懂事,勇敢吗?想想自己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依赖父母,有时对父母的教育和关爱不理解,爱理不理,真是太不应该了。青铜、葵花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们要像青铜葵花一样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乐观地面对生活,遇到困难,对自己说:我能,我行!

看完《青铜葵花》在满满的感动之余,让我也感受到了友谊,亲情……

《青铜葵花》读后感14

暑假里,学校布置阅读《青铜葵花》这本书。我是流着泪一鼓作气看完这本书的。然后在暑假里我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这样爱不释手。

书中主要写了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在苦难的生活中,哥哥青铜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几乎为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聪明的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青铜顶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个晚上;为了避免葵花挨骂,青铜勇敢地代妹妹受过;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青铜心灵手巧地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当我合上书时,青铜和葵花的影子就一次次跳到我的眼前。

虽然生活是贫苦甚至是痛苦的,可是,就在战胜苦难的一次次经历中,青铜、葵花的心才走得越来越近……天灾人祸的痛苦,反而让青铜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协力,艰辛却又是快乐生活着!

可是我们呢?稍有不如意,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冲着爸爸妈妈大喊大叫,甚至会抱怨个不停。同样的少年,让我发现了我的自私、我的幼稚。妈妈常说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当时还反驳:“我们哪里幸福?整天累死了!”现在想想,学习上的这点累与青铜葵花一家遇到的天灾人祸相比,算得了什么?慈祥而又让人敬佩的奶奶,宽厚善良的爸爸妈妈,就是大麦地了原本让人憎恨的嘎鱼一家,后来也让人喜欢,因为他们心中的“善”又回来了……也许,生活可以让我们一路坎坷,不住跌倒摔跤,甚至鲜血淋漓。但是,只要我们眼中有人,心中有爱,我们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正如作者曹文轩在书的封底所写: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强者!

所以,当我们今后再次面临生活中的痛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都当成是对我们成人后风度的塑造,成为强者的磨炼!

《青铜葵花》读后感15

风筝,只有逆风时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人,只有经历苦难才会认识自我。

——题记

暑假里,我有幸读到了《青铜葵花》这本小说。我一页页翻着,一张张的品着,翻至最后一页时,不知为什么,它使我感到了一丝丝实实在在的纯洁美,和一股淡淡的忧伤。

这本书讲的是男孩青铜和女孩葵花的故事。青铜,生活在一个贫穷但又完整幸福的家庭,一次大火,是这个原本说话流利的孩子成了哑巴;葵花,自幼丧母,跟父亲生活在一起,可因为她的父亲为了捡起一张葵花画,不慎落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命运把这两个孩子凑到了一起,创造了人间最少见的兄妹情。

命运是无情的`,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唤回了她的城市。走的那天,她没有见到青铜。当青铜回到大麦地时,那艘白色的大船已渐渐远去,只剩下一个若有若无的小白点。此时的青铜如梦初醒,声嘶竭力地大声喊道“葵——花——” 这声音犹如闪电划破天空,飘扬在大麦地的上空,久久回荡,寄寓着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的思念。

当最后一页轻轻的落下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两滴晶莹的泪珠滴在了书页上。我的眼前一次次的出现了那片盛开着金花朵的葵花田、绿油油的芦苇荡、通人性的牛、一座座大草垛、美丽的冰项链、大麦地里的最明亮的南瓜花灯、以及青铜那声“葵——花——”……

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是嘎鱼,起初我认为他是一个坏孩子,因为他老是欺负葵花,还把青铜家一亩地茨菰毁了。但后来,我发现他只是外表坏,内心是很善良的。比如在青铜的奶奶生病时送来了两只鸭子,当城里人要把葵花接走时,帮忙藏人。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表面看起来很坏,可是当有同学吐了时,他二话不说,拿起拖把就干,直到地面很干净了为止。可谓“金属元宵——外冷内热。”

合上书,思考今天。青铜和葵花,它们都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同龄人。青铜和葵花 ,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他们都相亲相爱,就连蝗灾时,他们也没惧怕过;而我,时常为了一点小事与亲人、父母吵架。平常的话,连只蜻蜓都害怕。这么一想,更是自愧不如。

这两个孩子,不知何时再能重逢?

《《青铜葵花》读后感【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