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游记作文

2023-04-18 10:08:24
精选园林游记作文三篇

精选园林游记作文三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林游记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园林游记作文 篇1

春伴着细雨清风并忽地一声惊雷,将蛰伏的动物和植物们惊醒,七音旋律在地上、在枝头骤然多了起来,花、叶也从枝蔓处绽放出来,清香飘飞在空中。在这诱人的春花季节,激起人们游山玩水的兴致。江南的春、江南水乡的春,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诗中描绘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诗如画、如梦如烟,让人痴梦如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春的天堂自然是美中之美,因而,今年春的旅游我们选定位于长江三角洲、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穿流而过的苏州,去那里看水乡仙境搭春的仙气;主要游览街景、拙政园、留园、虎丘、寒山寺。

2月25日上午11时21分,我和妻子从武昌乘坐d3048次列车去苏州。列车出武汉后,途径红安、麻城、金寨、六安、合肥南站、肥东、全椒、南京南站、常州、无锡,于下午17时14分到达苏州站,晚点13分钟。这趟列车应该是旅游线路车了。

下车后,我们直接去地铁2号线坐了2站便在石路站下车,步行300来米去到留园路苏州火车站锦江之星入住。入住登记后,便向服务员打听景点的具体位置,服务员细致的一一作了解答,并介绍我们晚上可以就近去七里山塘街观夜景,说是距宾馆只有400米远近。到房间放好行李,和妻子步行到山塘街。这时正值华灯初上,街两旁导引的灯笼亮着红红的光鲜亮入目,不几步便有一面旗幡挑出,彰示着店子的名号。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坐轿子去虎丘,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苏州本是个河汊纵横的城市,白居易疏河筑路,逐渐使山塘街成为商贸、文化繁荣的街市,到了明清时期便成为苏州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现今的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山塘河并不宽,也就10来米样子,河里有木船行走于阊门处进入运河。河的两边古建筑错落有致,黑瓦飞檐,一边后墙紧靠河沿而建,后门开处有石梯通向河面;一边正门朝向河边,门前留有青石铺就的人行通道,并排也就能行2到3人。灯火映在河面现出清亮的倒影在水波的轻漾下如仙境般迷人,难怪是时街上的游人挨肩擦背,往来如织!

山塘街虽然不长,但却显出繁华的景象,夜的山塘街在霓虹灯的辉映下,那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建筑户户大门敞开,展示着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特色小吃、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石雕、刺绣,油纸伞等非物质遗产,并不时传来苏州评弹清婉之音,让游客似梦非梦般擦肩挨背漫步在青石路上,拥在店里面兴致盎然的品味、挑选。我和妻子走进大阿二生煎店,看店堂内座位爆满,由于耐不住诱惑,点了一碗馄饨、一份生煎包和两个蟹壳酥,不久找了两个座位坐下来慢慢品尝。馄饨大而肉多微甜鲜香,生煎包底部微黄略酥肉心似甜似咸有回味,蟹壳酥酥软可口,确实值得品尝。

走出山塘街绕过运河,隔河相望山塘街的夜景,更是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归。第二天的行程是游览留园、虎丘、寒山寺,一早吃过早餐看天时还早我们又去到山塘街。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街上偶尔有一人走过,河面木船静静地横靠岸边显得十分的幽静。看那飞檐黑瓦旗幡飞挑、暗红的船舫,置身其中真有一种回到唐朝的感觉。这里处处保留着完整的古建筑,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我想它应该让许多地方的领导感到汗颜。

早8点左右,我们折转身去到留园。留园路不宽,街两边的建筑都不是很高,新建筑与间隔间的老建筑相得益彰,协调可人。早上,街上的人不多,偶尔见到一两家卖早点的,也就是烧饼、油条、蒸包子馒头、豆浆、稀饭什么的,我想可能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僻静的原因,因而少了特色的早点。街道虽然不宽,人行道却干净整洁,树干、墙面基本未见广告招贴,因而让人感觉爽眼的很,让人的心情也感觉特别的舒坦。

留园位于苏州古城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它实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在此修建私家园林,至清乾隆时吴县东山刘恕将它买下进行改建,并植下白皮松、悟竹,更名为“寒碧山庄”。刘恕喜好书画,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也继承了他的风格。留园占地虽然只有2.33万平米,却让人不得不感慨历代园主的园艺匠心和苏州市政府对古建筑精心保护使其古风新韵俱现。

留园基本是个正方形园林,主要分为东西中三块,东区为建筑区,中区为山为水,西区主要为山,为典型的南厅北水格局。沿围墙修廊道曲折迂回,园中假山以黄石为主兼有土石,山体嶙峋奇俊。东区的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等据保存完好。我们去的早,里面人不多,走在里面感觉幽心清骨,静坐在廊庭处看那池水静静,微风吹来好不惬意!渐渐地游人多了起来,喧嚣之声扰动着幽情的山水、穿过别致的圆门,飘飞过围墙去了那园外的世界,传递着欢情喜愉。

出留园在大门不远处,便是公汽站,我们在公汽站等了不一会,便有去虎丘的“游1”公汽,原来苏州有许多的公汽旅游线路,比如“游”字号、“苏州好行”号均通往旅游景点。我们上了车,不几站便到了虎丘,算来离留园也不是太远。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其实,虎丘在很早的时候只是海湾中的一座随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古人把它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

相传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儿子将他葬于虎丘,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虎丘山。

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千人石、试剑石、剑池等山石为流纹岩。至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也改为武丘报恩寺。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崇道辟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诏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建寺已五百馀年的虎丘东西二寺当即被拆得片瓦无存。不久,佛教得以恢复,又重建虎丘山寺并从山下迁移到山上合二寺为一寺,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 ……此处隐藏1557个字……,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园林游记作文 篇3

从寒山寺到拙政园,坐车去很快就到了。

苏州园林是每个到苏州的人必看的,可因为苏州城内的园林很多,再加上行程时间安排得紧,只能选择去名气最大的拙政园了。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苏州的园林应该都各有特点,为什么拙政园的名气大些,我搞不清楚,但如果只能选择去一个地方的话,我还是选择去拙政园。道理很简单,借用葛优先生的一句话就是说,这跟找饭馆一样,哪儿家人多我去哪儿家。

也许就因为游客多吧,这可把拙政园的人乐坏了,门票飙到70块一张,贵得要命。我低声问了一声自己,花70多块钱看一园子,值不值?

这时想起上初二时学习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一文的情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同学们看投影机放出来的拙政园的照片,里面是不是很美……”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叶圣陶先生在游过拙政园后,写下了这篇令我陶醉至今的文章,倘若不游拙政园,岂不是太对不住自己?于是我把心一横,依然走向售票厅……

不见富丽堂皇的建筑,但见四处绿意盎然,典雅而不失高贵,这就是我进入园内的第一印象。一条水沟嵌在花圃中央,小水车在鲜花簇拥下飞快地转着,欢迎着每位游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夹杂着泥腥的荷香,炎炎夏日下给人们心里笼上阵阵愉快的清凉。

此时不禁放眼四周。呵,好大的园子!园内的景物像是围绕着中央的巨大池塘——不,是小湖而展开的,而每处又相互自然地衔接着。有细水处,总有玲珑的石拱桥跳跃其上,有假山处,总有种种奇花异草活跃在其身旁。每当各株翠绿的大树一齐随风摇曳,远处白墙黑瓦的园林建筑随即若隐若现。此时发现,湖边的每座建筑之间总有长廊相连,有时距离一长,就能看见长廊顺着起伏的小坡,九曲十八弯地从一座小房通到另一座。长廊最尽头处的那座建筑虽不高,但方正而宽大,房脊向下分出两条而后微微上翘,好似两条须……

是了!我猛然惊醒。仔细看园中的建筑群,便觉宛然像一条伏在林中的巨龙。长廊是龙身,尽头处的那座建筑是龙头,而黑瓦便是龙鳞。倘若没有仔细观察,绝发现不了园中竟还能有这般风景,这种含蓄的建筑风格,实在令人不得不拍手叫绝。

当然,由精致凝聚成的'美,在这里绝对是经典的。

随意转进一间小厅房,便不禁差异起它的精细传神。这精细传神,一点也没有夸张之意。不难发觉,每一扇窗,都是一件精美的木制手工雕塑品,上面刻着的树木花鸟,都透发着油亮的黄棕色。像这样的艺术窗在园子里不下百扇,不知得花掉工匠们多少工夫。这算是相当奢侈了。

厅内的摆设我没太下功夫观察,想必是比起从前多少有改动更替,味道变了样。只是那些灰透了的残旧地砖,还带来一种古典神韵,久久没散去。

厅门口挤满了拍照的游客,弄得我雅兴全失,不愿再到屋内作停留。

这厅外的门窗墙瓦,不易改动,还不算怎么失真。门窗被做成艺术品,嵌合在墙瓦之间,构成了精致的艺术美,这样的建筑,也只有古时江南工匠的巧手才能造得出来。

放眼园内尽是花木假山,亭桥绿水。神奇的是,如此多景物放在一起,丝毫没有零乱之感,反而感到华美精致,是莫大的享受。这种巧妙的搭配方式,正是苏州园林的精髓。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美的享受,将建筑与自然植物融合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其手法令人叹服。

然而这精致的美,不仅仅表现在景色上,语言文化上也透发着这样的光彩。单从凉亭的名字上就感受到了:绿漪亭、云蔚亭、待霜亭、倚虹亭、绣绮亭、宜两亭……另外还有浮翠阁、留听阁、鸳鸯厅、芙蓉榭等等。名字起得比建筑本身都要美了,光是听着就觉得优雅,心神立马被醉倒了大半。立足园中,觉得仿佛自己的文化突然高了,马上就能作出诗来。

由于建筑较多,哪个是哪个我也记不得了,可对“听雨轩”却印象深刻。一个封闭的房间,一对桌椅,一大扇窗户,窗外是个小院子,里面种着细竹和芭蕉。等雨水一落,打在了不同大小的叶子上,发出了不同的泠泠脆响,奏成了一段美妙音乐,人就在窗前静静聆听着。这是何等高尚的闲情雅致!想必这园林的主人是在追求着明澈的心境吧。

在这占地78亩的拙政园里,有木必有花,有屋必有诗,有假山必有盆景,有绿水必有石桥,无处不诗情画意,无处不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古人的超高智慧和对美的深刻理解,以及心境上的洒脱,才造就了这艺术瑰宝,让后人为其钦服,为其自豪。

苏州园林在历史上绵延了两千余年,如今成为了世界遗产。它让到过那里的人深切感受到:在江南的画卷里,充满了智慧。

发出感慨的同时,也不免为此行的瑕疵感到一些遗憾。一是行程紧,上午游寒山寺拙政园,中午就要坐车离开苏州了,在园中不少地方难免走马观花,没能认真领悟到什么。二是人太多,到处人山人海,要没把心境放开,还真不能用心欣赏。

苏州园林还有好多值得留恋,以后应该再去,只是前提要避开旅游旺季。

《精选园林游记作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